关于申报2025年度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县、区教育局,市直各有关学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皖教秘【2025】56号)精神,为了做好2025年度省、市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凡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中的教育科研人员,均可申报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分为重点项目(政策咨询项目、重大项目、专题项目 )、一般项目和专项项目(皖北专项、青年专项)。评审时按申报类别分类评审,实行单负责人制。
1.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五年主持完成过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2.一般项目申请人原则上须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且近五年主持完成过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申报一般项目,但申请人须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及以上,且近五年主持完成过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其成果具有较高研究质量(鉴定等级良好以上,需提供结题证书复印件)。
3.我市申请人可以申报皖北专项。也可申报其他类别的项目,但不能同时申报皖北专项。皖北专项按照一般项目要求执行。
4.青年专项要求申请人年龄35周岁以下(1990年3月后出生),有3年以上从教经历的在岗教师,在具有CN刊号的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不做职称和课题研究经历要求。青年专项结项要求按照一般项目要求执行。
(三)市级课题仍实行双负责人制,两名负责人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我市专项研究限对应新优质学校、淮北学科基地校申报,申请人可以申报其他类别的项目,但不能同时申报专项项目。
(四)在研的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申请本年度项目(课题);每一申请人当年不得同时申报两个项目;申报省电教馆或其他省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
二、选题要求
(一)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申报者应认真阅读新修订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往已多次立项的和不属于政策咨询项目、重大项目、专题项目指南范畴的选题,原则上不纳入评审。
1.政策咨询项目、重大项目需在《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政策咨询项目、重大项目选题指南》(见附件1)中选题。自拟选题不予受理,每个选题原则上只确立1个立项项目。
2.专题项目选题要充分体现《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专题项目指南》(见附件1)的选题方向,可自行拟定项目名称,名称要求表述科学、严谨、规范、简明。
3.一般项目、专项项目(皖北专项、青年专项)不设具体选题指南,申请人可参照选题指南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也可结合实际工作自主确定研究内容。
(二)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市级课题申报者可以根据我市教育现状及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提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进行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避免大而空不切实际的课题,杜绝网上抄袭课题。
市级选题分为综合类(包括管理类)、课程与教学类及专项项目(淮北市学科基地专项、皖北扩容专项)三类。各类选题都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
1.综合类研究要结合我市实际发展需求,关注以下选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研究;新时代全面开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培养青少年“四个自信”,推动党团队衔接的协同育人研究。创新中小学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新时代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学校探索。
(2)特殊教育“融合”、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学校“多样化”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市、县联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机制和模式研究;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立体式”发展的模式研究;高中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多样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效能评估与治理路径研究;以素养为导向的学校课程方案研制、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研究等。
(3)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践路径研究;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与效能评估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研究等。
(4)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基础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对教育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重塑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对教育管理的赋能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研究;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研究;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现路径研究等。
(5)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研究;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长效机制研究;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精准培训研究;名师教学创新力提升机制研究;名师、名校长提升计划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路径研究;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6)以“双减”为抓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校内提质的研究。义务教育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综合治理研究;“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方法、策略研究;课后服务“上水平、强保障”有效路径研究。
2.课程与教学类研究要突出对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新标准、新课程、新教材、新环境、新高考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选择研究内容,务求实效,提倡基于校本的小课题、微课题。
(1)推进我市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和路径研究;家、校、社协同推进美育教育的创新研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高质量实施研究;落实学生综合体育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研究;实验教学常态开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与创新机制研究;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等。
(2)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基础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研究;教育数字化促进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工智能新时代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类课程的整合实施研究;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研究等。
(3)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研究;职业教育及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幼小衔接工作内涵和方式研究;幼儿园小学化防止机制研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数字化赋能学前教育提质研究等。
(4)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及其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等。
3.淮北市学科基地建设专项、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专项旨在加强重点工作淮北市学科基地建设和皖北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的科研支持。
(1)淮北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建设专项研究。以优质学科基地为依托,强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行动研究、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行动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以优质学科基地教研组为单位,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和路径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对教学的赋能模式研究;优质学科基地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路径研究;优质学科基地引领品牌学科发展和优秀教师团队扩容的路径研究;以优质学科建设和联合教学教研活动为载体,探索新课标实施的关键路径和方法的行动研究。
(2)淮北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专项研究。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为内核,促进淮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淮北地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淮北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精准培训研究;教育信息化助力淮北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机制、策略研究;淮北地区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研究;淮北基础教育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以学校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实证研究等。
三、申报办法
(一)省级课题申报采取单位或个人申请,单位(区县教研室、市直学校)统一报送办理的办法。
1.申请人需填写《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设计论证活页》(2025年2月制,以下简称《申报书》《活页》,A3双面印制,中缝装订),及《申报汇总表》。上述文本可在皖教云“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2.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对申请人提交的《申报书》《活页》全面审核,对申请人及参加者的政治表现、业务及学术研究能力等情况把关,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签署意见。
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在报送申报材料前对各申报项目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统一查重,查重率超过15%的不予报送,查重通过的请附查重报告;
3.报送材料包括:纸质申报材料需提交《申报书》1 份、《活页》3份、《活页》查重报告1份(以上材料A3双面印制,中缝装订)。各单位汇总后的《申报书》、《活页》、《申报汇总表》(EXCEL版和加盖公章的PDF 版)的电子版,同时在线报送(QQ:1063552890),名称为“某某单位+2025项目申报材料”。
4.市教研室接收各单位、各校集中申报的时间为2025年4月9-11日,逾期不予受理。
(二)市级课题申报采取单位或个人申请,单位统一报送办理的办法。
1.申请人需填写统一规格的《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2025年2月制),A4纸打印,分别装订。
2.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对课题负责人的政治表现、业务及学术能力、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进行全面审核,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责并签署意见。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在报送申报材料前对各申报项目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统一查重,查重率超过20%的不予报送,查重通过的请附查重报告;
3.报送材料包括:各申报项目的《申请书》1份、《活页》5份,《活页》《查重报告》夹在《申请书》内。同时在线报送(QQ:1063552890)上述材料和《申报汇总表》的电子版(汇总表要EXCEL版),名称为“某某单位+2025项目申报材料”。
4.市教研室接收各单位、各校集中申报的时间为2025年4月28日—4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及课题申报所需的《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设计论证活页》及《申报汇总表》可通过2025淮北市市级课题申报QQ群(群号:1040629377)阅读、下载。
5.申报时,选题为综合类及幼儿教育的课题在课题申报书封面选题分类中填综合组,选题为课程与教学类的:小学所有学科填小学组,填中学文科的包括: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填中学理科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同样选择。
(三)课题申报联系人:颜爱勤,电话:2109018,13865616927;陆险峰,电话:2109022,18095618267;QQ群名称:2025淮北市市级课题申报,群号:1040629377。
四、加强申报工作的组织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我市教育科学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动员有关机构和人员申报课题,积极承担研究任务,同时要坚持标准和严格要求,确保课题申报的质量。
附件:
1.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申请书(2025年制).docx
2.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设计论证活页(2025年制).docx
3.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5年度课题申报汇总表.xls
5.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活页(2025年2月制).doc
7.(皖教办〔2024〕27号)《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pdf
淮北市教育局
202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