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的通知
教研〔2022〕4号
县、区教育局,市直各有关学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的通知(皖教秘【2022】74号)精神,为了做好省、市级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凡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中的教育科研人员,均可申报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项目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省级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双负责人”申报的,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项目负责人有近五年主持完成过市级以上课题(需提供结题证书复印件)的研究经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选题需与教育部、安徽教育重点工作相关联,结项时需提交相应的决策咨询报告。申报重点项目不得同时申报一般项目。不得以与已在市级课题立项或已结项、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市级课题两名负责人至少有一名负责人具有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在研的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申请本年度项目(课题);每一申请人当年不得同时申报两个项目;申报省电教馆或其他省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
二、选题要求
(一)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申报者应认真阅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的通知》中2022年度教育重点工作(部分)内容,选择研究领域和方向自拟题目,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选题要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力戒低水平重复研究。
(二)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市级课题申报者可以根据我市教育现状及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提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进行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避免大而空不切实际的课题,杜绝网上抄袭课题。
市级选题分为综合类(包括管理类)、课程与教学类两类。各类选题都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
1.综合类研究要结合我市实际发展需求,关注以下选题。
(1)全面展开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理论和实践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创新中小学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以“双减”为抓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校内提质的研究。义务教育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综合治理研究;“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方法、策略研究;课后服务“上水平、强保障”有效路径研究;规范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研究。
(3)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研究。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资源布局规划,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的研究;科学评价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研究。
(4)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实践研究。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优质中职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职教改革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研究。
(5)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研究。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研究;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研究;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
(6)教育数字化及智慧学校建设研究。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形态及创新应用研究;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研究;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应用研究;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共建、共享优质数字资源实践研究等。
2.课程与教学类研究要突出对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新标准、新课程、新教材、新环境、新高考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选择研究内容,务求实效,提倡基于校本的小课题、微课题。
(1)推进我市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等。
(2)互联网时代及“智慧学校”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类课程的整合实施研究;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研究等。
(3)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研究;职业教育及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幼儿园科学保教模式的实践研究等。
(4)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及其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等。
三、申报办法
(一)省级课题申报采取单位或个人申请、单位统一报送办理的办法。
1.申请人需填写统一规格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A4纸打印,分别装订。
2.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对课题负责人的政治表现、业务及学术能力、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进行全面审核,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责并签署意见。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在报送申报材料前对各申报项目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统一查重,查重率超过30%的不予报送,查重通过的请附查重报告;
3.报送材料包括:各申报项目的《申请书》一式2份、《活页》3份,《活页》《查重报告》夹在《申请书》内。同时在线报送(QQ:1275800360)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数据汇总表要EXCEL版),名称为“某某单位+2022项目申报材料”。
4.市教研室接收各单位、各校集中申报的时间为2022年3月28-31日,逾期不予受理。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及课题申报所需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及《申报数据汇总表》可登录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通知公告”栏目阅读、下载。
(二)市级课题申报采取网上申报的办法。申报者须登录 “淮北市教育规划课题管理平台”(网址:http://kt.hbjy.net:8001)进行课题网上申报,(淮北市课题申报操作说明,可登录 “淮北市教育规划课题管理平台”阅读、下载)。平台申报的时间为2022年4月10日—4月20日。平台申报时,选题为综合类及幼儿教育的课题在课题类别选项选综合组,选题为课程与教学类的:小学所有学科选小学组,中学文科包括: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中学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同样选择。
各单位、各校应据此安排、组织好申报工作。
(三)课题申报联系人:陆险峰;
电话:2109022,18095618267;
电子邮箱:luxianfeng@126.com;
QQ群名称:2022市级课题申报,群号:721902745。
四、加强申报工作的组织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我市教育科学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动员有关机构和人员申报课题,积极承担研究任务,同时要坚持标准和严格要求,确保课题申报的质量。
2022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