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青年教师需要“看见”与“信任”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肩负着教育的未来与希望。然而,一些青年教师却陷入了“倦怠、躺平”的发展困境。要破局,学校必须用“看见”和“信任”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看见”是让青年教师成为教育舞台主角的关键所在。青年教师初登讲台时,心中都怀揣着对教育的美好憧憬,渴望把前沿教学理念和独特教学设计落到课堂上。如果学校拿“经验不足”“有待磨炼”来简单定义他们,忽视他们的声音,将他们的创新想法视为“不切实际的幻想”,青年教师的教育热情必然会被打击甚至消失殆尽。
学校不妨精心设计活动,让青年教师“被看见”。比如,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学校设立“新锐教师”专项展示活动,让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在优质课中展风采,在“青力青为”座谈会上分享教育故事,每月举办“一米阳光”校长座谈为青年教师搭建专属交流平台……这些举措是“霍桑效应”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当青年教师的精彩表现被认可、作品被展示、建议被采纳时,这份“被看见”的喜悦便会转化为他们持续奋进的动力。
“信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强大催化剂。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充满无限可能。人民路学校采用“适度放任”原则,给予青年教师尝试和犯错的权利,制定“容错清单”,为青年教师创造安全的创新环境,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数学组青年教师研究编写并推广四门校本课程。当青年教师感受到“被信任”时,就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进而在整个教师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