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第四次会议第0184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09-29 11:33 字号:

尊敬的孙养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我市职业教育投入的建议”提案,现答复如下:

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等一系列文件坚持职业教育公益类型属性,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指导并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提升职教服务能力

    市委、市政府加强经费统筹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政策逐步提高财政职业教育支出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职教园区。先后投入近40亿元在东部科教新城高规格建设占地2297亩的职教园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3所职业院校进园区办学撤销、合并中职学校520238淮北卫生学校整体划归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依托职教园区先后成立了现代机电、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淮北市现代职业教育联盟等四大职业教育集团集聚市内外中高职院校、15个政府部门、8个行业协会、8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职教集团和联盟平台紧密合作,集约共享师资、设备、实训基地等软硬件资源,省级成功立项“化工合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淮北新能源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职教园区已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苏豫皖接壤地区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可容纳学生6人。

    二、推进达标示范建设,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十四五以来,我市加快推进职业院校达标示范建设,职业院校14所调整1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中职院校4所、技工院校4。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创建为安徽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已推荐为教育部“双高计划”学校建设遴选单位,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列入安徽省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单位,2所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均达到部颁A类合格标准,建成高职专业学院5个、高职中专分校5个,构建起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我市4所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17%、生均占地面积64.81(国标33㎡)、生均建筑面积40.38㎡(国标2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7138万元(国标0.25万元)、生均图书40.81册(国标30册)、生师比为18.14:1(国标20:1)等6项主要办学指标远超国家标准,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濉溪职业技术学校、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相继成功创建为省A类优秀中职学校,淮北市树人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创建为B类达标示范学校,全市4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示范数占比达100%,其中省级A类优秀中职学校占比75%,居于全省前列。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淮北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设淮北龙波技工学校、淮北市濉溪县理工技工学校等2所民办技工学校。

三、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精准培养技能人才

十四五以来,我市职业教育围绕淮北重点产业转型发展,主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性和佩佩度。一是适时优化调整专业。引导个职业院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停办工艺美术等专业7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4专业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达70%以上。二是以赛促建提升育人水平坚持“三教”改革,深化创业大赛、技能大赛、教学能力竞赛等体系建设,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省级以上共计荣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70个,国赛一银两铜。三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省级认定中职学校优质专业7个、高水平专业群3个、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高职专业学院5所、高职中专分校5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四是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2024年我市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50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7家,市级技能大师工室26家。

四、加强职教体系建设,着力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组建淮北现代职业教育联盟1个、职教集团4个,行业企业参与数量及院校所占比例均位居皖北前列。一是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精心组织职业院校深入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加强“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努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4所职业院校成功创建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学校,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等5所职业院校成功创建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果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功创建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淮北卫生学校等4案例入选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濉溪职业技术学校“交通汽修”类等2个专业实训基地,首批认定为安徽省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安徽和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开展合作,省级首批认定为安徽省职业学校产业专业合作链双链长项目学校。二是全市6所中高职院校与省内百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投资规模500万以上的实训基地5个,省级功获批“化工合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体、“新能源应用技术”市域产教联合体23个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育项目。三是推进实施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拟推荐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与省属本科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试点双方优质专业实际,试点3+4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23年,我市成功获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4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成功在淮落地建设。

五、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促进留淮创业就业

    市教育局按年度长期开展职业教育进课堂、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达3.8万余人,其中高职院校生1.8万人,中职学校1.5万人,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提升。2024年,全市6所职业院校毕业生12773人,其中升学5484人,直接就业7289人。直接就业中,本地就业3983人,异地就业3306人,本地就业率为54.6%,众多毕业生就业后快速成长为各行业的“金蓝领”。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精神,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高新区等相关部门,谋划制定淮北市职业教育十五五发展规划。主要内容:一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探索实施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中职学校、普通高中2-3所,举办4-8个综合高中试点班,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二是5所高职专业学院、5所高职中专分校建设,稳定五年制招生规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实施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对接皖北新能源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荐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与省内本科院校联合办学,遴选1-3个优质专业,分年度、分专业有计划地开展中职本科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试点。四是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建设1-3个集劳动实践、科学素质培养、艺术素养培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沉浸式、互动式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五是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新形态建设,围绕《淮北市东部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产城融合建设目标,依托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和职教园区资源,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市高新区、市新型煤化工基地省级立项的“淮北新能源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化工合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培育建设项目为牵引,建设培育1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培训考证功能于一体的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六是持续推进“双高”“双优”建设,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专本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分院,争创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1-2个高水平专业,争创1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2-3优质专业。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完善校本大数据中心,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促进人工智能助力职业教育变革,持续推进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濉溪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紧紧抓住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契机,建立健全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优化建设,突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淮实习就业率,着力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赋能淮北经济产业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