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第四次会议第017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提案,现答复如下:
我市现有高职院校2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拥有25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大师工作室”,17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中职学校4所,(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濉溪职业技术学校、淮北市树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学校成功创建为安徽省A类优秀师范学校,占比75%。建成9个省级名师工作坊,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16个省级实训基地,1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
为加强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市教育局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是围绕企业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市发改委出台《淮北市建设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淮发改社会〔2024〕88号),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市煤化工基地、市高新区等24家企业,省级成功立项“化工合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淮北新能源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项目。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园区、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每年职业院校与园区及企业对接次数达50余次。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与淮北矿业集团、理士新能源、国轩象铝、太平矿业、中煤远大、京信电子、长治电子、金龙机电、伯瑞特酒店等30余家本市企业合作,提供订单班及实习生。我市9家企业入选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3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校企合作示范校,7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与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校企联合培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技师学院与华孚纺织、理士电池、金龙机电等9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工学一体培养,每年安排足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淮北卫生学校、濉溪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17个专业1421名学生实现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是围绕企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全市职业院校紧密围绕我市“五群十链”产业布局设置专业。中职院校对接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产业,共计设置38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1%,每年这些专业毕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80%;其余专业为传统文科优势专业,例如幼儿保育、社会文化艺术、烹饪、家政服务等,主要服务于我市事业单位、餐饮行业等。2024年,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与安徽果力智能科技公司合作,校企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近90%的专业对应我市“五群十链”产业布局。2024年,为进一步围绕服务我市五群十链产业布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新增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2个专业。
三是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2024年,全市职业院校承接开展创业培训、五类人员培训、残疾人培训、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培训、退役士兵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机关事业单位培训、企业培训等近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各类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培养了大批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劳动者,有效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努力扩大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职业院校在本市企事业单位实习比例达到80%以上,职业院校本市生源毕业生在淮就业率达80%以上。一是稳步扩大本地生源,科学制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2025年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稳中有升,同时,扩大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规模,打造区域性高职专业学院和高职中专分校。二是持续优化调整专业。动态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加契合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适应我市企业用工需求。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对接本地企业,开展引企进校或引校进企,推动校企共建共管骨干专业和产业学院。联合经信、人社等部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订单班”合作模式。四是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协调协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市煤化工基地、市高新区及相关企业,重点推进“化工合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淮北新能源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及华为信方与工校合作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