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教育局对政协淮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081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9-11 16:05 字号:

尊敬的陈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优化资源配置打好优质学位“攻坚战”

(一)精准测算,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编制完成了《淮北市重点发展区域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通过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为城市近远期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保障重点发展区域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设施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与人口分布相协调,使中小学校的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相适应。

(二)加快扩容,提升学位供给能力推进绿金学校、濉溪开发区中心小学、新城实验学校、杜集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烈山安师大附属学校等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共计新增学位9000余个。抓好一小二中南湖校区项目和淮北市实验学校扩建项目建设,年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计划新增学位4860个,缓解学位供给,有效化解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

(三)加大投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3年完成财政教育支出42.23亿元,同比增长6.45%。各学段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较上年均实现正增长。今年1-6月份全市已投入教育领域财政资金21.7亿元,同比增长3.4%,及时拨付市直及三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12亿元。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023年共规划新建、维修改造项目9个,面积18895平方米,采购设备2266(台、件、套),投资合计4154万元。

二、建强师资队伍打出优质师资“组合拳”

(一)加强县域人才统筹使用。持续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编制动态调整及专业技术岗位分配,统筹区域内教师使用。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23年县区开展了年度教师交流轮岗,有序推动城镇向乡村、优质向薄弱、中心向村小方向流动。义务教育学校2023年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5204人,已交流787人,已交流骨干教师307人,不存在同一学校任满12年的校长(副校长)未交流情况。2024年交流轮岗拟于暑期开展。出台《濉溪县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支教(走教)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心学校、中心小学通过教师“走教”的方式,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缓解县域村小专任教师紧缺的现状。

(二)优化教师师资配置。协调市委编办申报2024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获批年度全口径进人计划434名,最终市委编办下达年度全口径进人计划421名。此外,预留123名编制用于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教师入编。开展2024年度淮北市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拟招考各学科学段紧缺教师199名。2024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约60名,均为濉溪县高中起点。签约2名公费师范生到淮任教。

(三)丰富培训形式内容。分类分层次加强教师培养培育,以“专题+自主”的方式对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完成2023-202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工作,培训人数19800余人。启动2023—202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全市中小学校19000余名教师参训。组织全市17834名教师参加寒假研修。开展中小学音体美及劳动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参训人数160人;完成中小学教师跨学科培训,截止目前参训人数431人。

三、提升教学质量跑出优质教育“加速度”

(一)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制定《2024年淮北市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要点》。实施德育铸魂行动,按规定开齐开足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课,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各学段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健全落实工作机制,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品牌建设、思政课程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体教融合,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举办多项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实施劳动促进行动,按规定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开展全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四项活动。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全市中华经典诵读写比赛。深入开展家校社共育,举办多形式活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二)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积极引入省外优质资源,加大省内对口支持,挖潜本地优质资源,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淮北市政府分别与合肥市政府、淮北师范大学签署了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合作协议,相山区政府分别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集团化办学,烈山区实验学校等12所学校成为集团化办学成员校。遴选淮北市人民路学校等6所薄弱学校接受徐州市帮扶,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三)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等。做优做实校内课后服务,夯实“双减”校内主阵地,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专项排查工作,全面了解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能够真正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开展校外培训规范治理春季专项行动、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有偿校外培训问题排查治理等工作,出动检查人员3029人次,检查培训机构及违规地点1700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65份,关停违规培训机构及违规地点34处,查处在职教师1人。2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信息入选教育部“双减”每日快报。

四、提高保障水平培育优质办学“生长点”

(一)改善基层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工程以来,共维修改造项目242个,改造面积430107平方米,投入资金91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490万元,省级资金3660万元。有效改善了基层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在学校校舍、附属设施、教育设备配置等方面实现提档升级,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明确中小学课后服务相关经费采取政府补贴和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收取服务费方式予以保障。印发《淮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费管理指导意见(暂行)按照每生每学期不得超过360元的标准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收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减免费用。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按每课时不高于25元的标准发放课时费,每日课后服务课时据实计算,最高不超过3课时。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非常中肯,也非常及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经费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轮训、轮岗、交流、支教等形式,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名校+”等多种形式,以名带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二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学位供给能力和水平。落实《淮北市重点发展区域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加快推进市一小二中南湖校区、实验学校等13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缓解老城区就学压力。统筹考虑常住人口规模、现有教育资源等因素,推进各县区尤其是相山区和濉溪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新建、扩建力度,扩充公办教育资源,提升学位供给水平。

三是大力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从源头控制大班额、大校额。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严格执行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十项禁令”。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合理核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严格实行公民办同招。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

四是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工作力度,推进优秀教师引进工作常态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从业禁止制度,把师德师风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和日常管理全过程。加大师德违规行为查处和曝光通报力度,从严查处违规行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完善多层级协同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五是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机构编制保障。推动落实省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两个只增不减”定期调度、预警提醒和约谈机制,强化考核挂钩机制。在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的同时,抓住政策机遇进一步扩大教育领域有效投资。持续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达标、结构优化、动态调整工作,尽快配足配齐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等学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