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市教育局关于教育“十三五”规划阶段性评估汇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9-03-15 08:11 字号:

教育“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及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抓关键、攻难点、补短板, 教育事业呈现快速和谐发展的新态势。现就我市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期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期完成情况

(一)主要教育发展指标持续增长

2018年底,全市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比2015年提高0.8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2015年底的95.44%提高到96.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底的91.16%提高到94.03%;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比2015年95.1%提高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幼儿园园数及幼儿在园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幼儿园294所,比2015年增加45所,在园人数80218人,比2015年增加950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94.20%,比2015年增加0.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市级公办一类园和优秀民办园申报评估。对自评达到市级公办一类幼儿园和优秀民办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进行认真评估认定,引导全市幼儿园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提升学前教育质量。2016-2018年,共评选出市级公办一类园9所;优秀民办园10所。

三是提前完成《淮北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积极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我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任务共有33个,其中新建任务16个,改扩建任务17个。至2016年底,已超额完成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任务。2017年,编制了“淮北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18年,共规划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项目16个,其中新建项目11个,改扩建项目5个,目前已全部完工。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入推进

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2016年开始,

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25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25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样,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印发《淮北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淮北市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意见》, 继续将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数的80%分配到各初中,计划内定向招生不设置最低录取控制线,确保政策导向作用更加凸显,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2016-18年,完成8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校舍类项目70个,面积86682平方米,总投资11448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

四是调整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淮北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8-2020)》,对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进行调整扩充,系统解决老城区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学区学位紧缺、大班额现象严重、办学条件不足等突出问题。原市二中交由三实小办高年级部;原市二职高交由市实验小学办高年级部;濉溪路小学校园家属楼拆迁,校园扩建;把南湖路小学作为市首府实验小学分部进行改建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六所老城区学校进行维修改造。

(四)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

一是制定《淮北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推动普通高中提高普及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明确了“到202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 %以上”的目标任务,推动普通高中提高普及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18年,我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03%,高于目标任务水平

二是积极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新高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面向2017级高一学生启动模拟选课工作,为2018级普通高中高一新生全面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是打造高效课堂。结合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师德教育,组织开展“喜庆十九大清风润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在淮北教育网上开辟“优秀教师风采”专栏,展播全市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事迹。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严厉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开展在职教育违规补课专项治理行动,仅2018年已有30余名教师因违规办班补课受到处分,发挥了很好地震慑作用。

(六)教育人才队伍结构优化

一是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工作出台了《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县区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不再核岗到校。

二是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制定了《淮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淮教〔2016〕59号),建立了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2016年,全市有77名校长和1147名教师交流轮岗。

三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了《淮北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办法》(淮政办〔2016〕16号)三年来全市招聘教师1378名,其中1042名为乡村教师,占招聘教师总数的75.62%。从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学校倾斜、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向乡村小学倾斜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形成了统一开放公平的教师岗位管理办法。

四是做好新教师招聘工作。落实中小学教师“省考、县管、校用”办法,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汇总局属各学校及三区一县学校教师需求计划,编制淮北市教师补充计划。2016年,全市面向社会新招聘教师306人12名免费师范生签订了就业协议;2017年新招聘教师431人;2018年新招聘教师545; 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6

五是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组建名校长工作室2个。依托27个名师工作室、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名校长工作室,通过评课议课、上示范课、举办讲座、组织研讨等方式指导培训青年教师。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70名,市级骨干教师219名;10名教师评为安徽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38人被认定为淮北市高层次人才,享受高层次人才储备金。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新建智慧教室150间,配备多媒体智慧教学教师用终端3000台。全市所有中小学及教学点宽带接入比例、校园网建立比例和班班通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库。引入了万方数字教育资源系统和“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积极推进网络备课、网络教研、校本资源库应用。

三是创建省级智慧学校示范校和试验学校。全市16所学校被选为省级智慧学校实验学校。

四是加强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举办了全市互联网+智慧校园领导力培训暨互联网+智慧校园未来教育发展高级研修班一期,全市中小学领导和电教员近400人参加此次培训;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PPT大赛,参赛作品近9000件;开展第四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市108支代表队参赛;首次通过淮北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近700件;开展在线课堂评比,遴选4名优秀教师参加全省在线课堂比赛。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教育系统砥砺前行,进一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牵住改革“牛鼻子”,落实改革硬任务,力求五大发展见行动,推动淮北教育大发展、大提升,为淮北转型崛起做出新贡献。

(一)全面推进各学校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进度;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科学保教质量。二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标提质。继续实施中小学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以全面改薄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我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大步迈进。三是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市一中东校区建设,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推进新高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全面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改革。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采取保障急需、用后返还、动态流转的管理办法,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主城区教师不足而部分农村学校教师超编等问题。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四大工程”。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实施岗位培训工程,建立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完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带动更多教师成长为名师。实施信息化强师工程,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教师胜任力危机。三是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尽快在县区范围内打破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学科配套合理化。

(三)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按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分期实施、法制管理”的原则,对现有中小学进行优化调整。采取拆除、搬迁、合并、改造、保留、新建等措施,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出现新的“大班额”现象。二是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全面体检”,列出薄弱学校和问题清单,实施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整体改善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坚持督政督学并重、常规性督导评估与发展性督导评估并重,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工作。

(五)全面提升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水平

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和市级民生工程—职业技能教育资助工作。

 

 

 

2019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