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破题“四难”办好“安心托幼”民生实事
市教育局聚焦“入园难”“托育难”“接娃难”“放心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提高公办学位供给、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开展延时服务等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我市托幼水平。202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典型事迹被推荐至教育部官网。
加快建设解决“入园难”。充分考虑全市人口出生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在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的区域,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办公办园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2025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6所,新增公办学位1274个。预计秋季学期开学后,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
提高供给解决“托育难”。落实《关于做好幼儿园举办2—3岁托班工作的通知》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大型园区开展托育服务,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市新增托位38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全市53.64%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超过省定目标23.64个百分点。
延时服务解决“接娃难”。坚持延时服务公益普惠,保障服务时间,提升服务质量,不得借延时服务开展“小学化”教学。各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一园一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245所幼儿园开展延时服务,18000余名幼儿参与,实现了有需要的幼儿延时服务全覆盖。
协同发展解决“放心难”。推动建立“城区扶农村,公办帮民办,名园带新园”三维共建帮扶机制,重点向学前教育薄弱地区倾斜,确保城乡托幼“同标同质”。通过总园向分园派出驻园副园长、民办园教师到优质公办园跟岗实习、公办园骨干教师到民办园顶岗交流等方式,促进城乡和公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12所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园,乡镇或学前教育薄弱地区的保教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让家长不再“一心挂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