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记淮北一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书堂老师
淮北一中张书堂老师1987年大学毕业,在淮北一中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6年,坚持班主任工作30年。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全市优秀教师”“全市优秀班主任”,学生称其为“淮北一中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上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班主任”“见过的最负责的好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对待的老师”。他任班主任,每届高考学生成绩优异,2023年,学校授予其班主任终身成就奖。
精益求精 三十余年躬耕三尺讲台
张书堂老师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三尺讲台上奉献青春韶华。
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张书堂老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使这门课充满魅力。
“张老师的政治课,精彩生动、注重整合是最大的特点。”课堂上,张老师把理论化的备课语言转化成学生喜见乐听的教学语言,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听过他的课的学生、老师无不感慨,听张老师的政治课是一种享受。
他仔细了解、研究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针对教学主体,精心设计教案,探讨适宜学生的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如“五点教学法”、“高起点低落点”、“分层教学”等,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到突出基础,化难为简,既注意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又把握每个知识点的独特性,力求把课教“活”,在“活”中求新、求深、求效率。
一心一意 无微不至关爱全体学生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多年来始终如一,让学生在细微和平凡中感受到教育温度。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张老师最上心的头等大事。他利用课余时间找每一位学生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上多与他们沟通,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00届学生周晶晶,每次回国,必须要做的事就是看望她高中时的班主任张书堂老师。周晶晶高二、高三两学年身体虚弱,常因眩晕趴在桌子上不能动,张老师多次把她从五楼背下,然后乘出租车去医院,下了车再背到急诊室。最重的一次,周晶晶昏迷到深夜,张老师陪她输液,直到凌晨4点周晶晶的父母从卢岭矿赶来他才回家休息。
2018届学生王馨茹,高三上学期月考成绩稳定在年级文科第一名,春节前后学习遇到瓶颈,学习情绪波动,考试成绩下降至10名左右,张老师及时给予关心,引导她转移注意力并给出实用的方法建议,使她慢慢恢复了学习状态和考试名次,最后也真正做到了用“平常心”应对高考,当年高考成绩全省名列前茅。
2021届学生史雨卉,高二时考试成绩稳居年级前列,高三开始的考试因失误偶然考到班级后十名,后来考试越来越紧张,以至于紧张到考前拉肚子的程度。张老师耐心引导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压力的建议,史雨卉同学逐渐恢复了良好的考试状态,同时也恢复了年级前列的月考成绩,后考入北京名校。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对学生的这种深沉的爱让张书堂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这是张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坚定的信念。
“老师不会放弃你的,你更不要放弃自己。老师相信你,等待你的转变。”2006届有位学生已被记过处分,但他仍然迟到、逃学,张书堂老师不厌其烦地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转变学习态度。
2005年11月的一天,晚上10:30左右,张老师下了自习正要回家。突然,一位同学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与家长发生激烈冲突。张老师急忙打车赶去,经过4个小时的劝说、开导,该同学终于平静下来,张老师终于松了口气。
久久为功 点点滴滴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班级日常管理细微而烦琐,搞好班级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学风是张书堂老师抓班级管理的两个重点。
张书堂老师注重环境育人。为了搞好教室卫生,实行承包制和轮流值日制相结合的方法,既便于操作,又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值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二和周四两次大扫除,将所有需要打扫擦洗的部位固定到部分同学,各负其责。在值周班干组织下,大家迅速行动,只需大约十分钟便可结束大扫除,省时省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协作精神。日常班级卫生由剩余同学按周轮流值日。早晨、中午、傍晚各有专人负责“简单清扫”,一方面强调每天的值日生认真负责,同时培养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保持卫生习惯。
“坚定学生学习信心,形成积极向上学风,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张书堂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和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中,第一位的是刻苦,是“心在学习上”。学生应该有广泛的兴趣,但学习兴趣是中心兴趣。”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快乐学习法”: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乐于刻苦学习,没有刻苦学习,何来学习“快乐”?
张书堂老师倡导有想不通的问题就要问,既可问同学,也可问老师,久而久之,利于形成浓厚的勤学好问之风。
“升入名校是淮北一中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愿望,对于学生来说满怀信心学下去至关重要。”张书堂老师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