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多措并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年来,淮北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系统谋划、多向发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淮北市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市112所公办中小学校已全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基层学校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推动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各校制定政治学习计划,采取集中领学、交流研学、党课促学、实境辅学等多种形式,提升学习效果。开展民办学校"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排查250所民办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党组织书记培训,印发专项实施方案,全面夯实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基础。
完善培养机制,构建成长体系。淮北市持续完善教师滚动培养机制,推进"五级梯队"培养。2024年组织87名新任教师完成专项培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近2万名教师参训。2025年开展7个专题骨干教师培训,251名教师参加研修。组织全市高中思政教师专题培训,180余名教师全员参加。搭建名师培养平台,充分利用2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11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吸纳430名优秀教师。推动与徐州等地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选派3名教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交流挂职计划,拓展教师专业视野。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淮北市评选产生第六批骨干教师368名,学科带头人75名,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250名。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3人获全省优秀教师、2人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做好33名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入选人员年度考核和储备金缴存工作,本次共提取196万元;2025年2名教师新入选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开展高层次人才分类定级工作,教育系统33人获评C类人才,9人获评D类人才,484人获评E类人才。
深化课程研究,推动教学创新。淮北市全面启动学科基地建设项目,2025年确定首批9个市级学科基地。印发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学科基地开展活动100余次,组建学科联盟校50余所,形成学科教学特色工作简报150余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专项行动,试点"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三级联动教研机制,每月开展跨校观摩课活动。上半年形成典型教学案例50余个,启动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搭建"高效课堂云教研"专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加强师德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教师培训必修课。开展教师节"为教师亮灯"、重温从教誓词等主题活动,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宣传优秀教师育人故事。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奖评优首要条件,落实师德评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核心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的首要要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维化,每学期进行师德师风表现鉴定并记入考核记录表。
营造重教氛围,保障教师权益。严格落实教师减负要求,定期评估"进校园"活动,整合压减成效不高、增加负担的活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组织教师体检和心理辅导,减轻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深化教师职称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评价标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
淮北市通过系统化举措,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