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徐州举办劳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
4月22日,由淮北市教育局和徐州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劳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在徐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顺利举行。来自淮北、徐州的市、区、县的劳动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120多人齐聚一堂,共研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推动两地劳动学科教研交流。
联合教研通过劳动课堂教学展示、基地课程观摩、专题报告及专家点评等形式展开。徐州与淮北教师团队以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为亮点,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堂。本次教研大胆创新,两地教师打破传统角色界限,以“学生”身份参与课堂实践,通过分组协作完成劳动项目,运用AI技术实时追踪任务进度并生成分析报告,实现了教学与科技的融合;通过角色互换,教师们从学生视角反思教学效果,就技术赋能课堂的可行性展开研讨,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鲜活的一线反馈。
徐州市教师以“非遗传承”为主线,展示了编花篮、徽章制作、泥塑、香包制作等课程。在“香包工坊”和“编织工坊”中,教师借助AI图案生成教学和评价工具,帮助大家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香包纹样,提升传统手工艺的精度与效率,也让评价不断贯穿于整个课堂。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王丹老师开设的“三星堆面塑笔筒”课程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王丹老师从三星堆文化入手,结合非遗面塑,带领大家穿越千年,舞动指尖,领略传统的魅力。淮北市人民路学校杨莉老师开设的“家乡文创明信片”课程,则是引导大家挖掘家乡文化元素,设计并制作出最能反映家乡文化的明信片,以此感受劳动的乐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徐州市铜山区娇山湖小学尚丰老师作《基于AI赋能的劳动项目化课程实施新样态》的讲座,尚丰老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结合教师们的“角色体验”案例与AI技术应用实践,强调“科技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为参会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两地教师纷纷围绕AI技术应用与传统手工艺课程设计展开研讨交流,共享心得体会。
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员陈红老师表示,两地课堂既扎根传统文化,又拥抱技术创新。AI工具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劳动的价值与科技的赋能,劳动教育要始终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平衡“技”与“艺”的关系,避免技术喧宾夺主;此次联合教研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AI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为落实新课标、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注入新动能;两地教师以多元课程诠释了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推动劳动教育迈向智能化、协同化的新阶段,为培育新时代劳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