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童心,以爱育人——相山区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法学习体会
在幼儿园,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都像是在践行一场温暖的教育叙事。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是工作的准则,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化作了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深刻感悟。这些感悟,如同春日的细雨,浸润着每一个教育瞬间,让我对幼儿教育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法律是守护童年的坚实盾牌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园所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我都会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法》就是守护他们的坚实盾牌。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一名幼儿在攀爬架上玩耍时,不慎被翘起的螺丝钉划破了小手。虽然伤口并不严重,但这次意外让我心有余悸。园所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伤口处理,并联系家长说明情况。事后,我们对全园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所有螺丝逐一加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从那以后,我更加明白,安全无小事,每一条法规的背后,都是对幼儿生命健康的珍视。我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落实法规要求,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探索世界。
二、遵循规律,静待花开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法规强调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多么重要。曾经,我带过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别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活泼开朗,而她却总是默默坐在角落,很少主动与人交流。起初,我尝试用各种方法鼓励她融入集体,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静下心来,重新研读《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能急于求成。于是,我不再强行要求她,而是在日常活动中,以耐心和爱心默默关注她。我发现她对绘画很感兴趣,便为她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鼓励她分享自己的画作。渐渐地,她变得自信起来,开始主动与同伴交流。这让我深刻感悟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就像培育花朵,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给予适宜的阳光和雨露,才能迎来绚烂绽放的那一刻。
三、家园共育,让爱与责任同行
法律法规中对家园共育的重视,在工作中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力量。幼儿园一直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有一次,班上一名幼儿突然变得情绪低落、不爱吃饭,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及时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到孩子家中近期发生了一些事,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我们与家长共同制定了安抚孩子的方案,老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家长在家也调整了教育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开朗。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园共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与家长真诚沟通、相互信任、携手合作。只有将法律法规中家园共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四、自我成长,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学前教育法》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时刻督促着我不断学习、成长。在参加园所组织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教研活动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次,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我急于让孩子们按照我的设想完成任务,忽略了他们的自主探索和创造,幼儿活动兴趣一直不高。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通过学习法规中关于尊重幼儿主体性的要求,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成为有温度、有智慧的教育者,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一天,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都在指引着我的教育实践,让我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不断收获感悟与成长。这些感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初心:用法律守护童年,用爱滋养心灵,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