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实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凭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扎实基础和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是淮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这一国家级殊荣的获得,是三实小近年来秉持“五育并举、融合创新”理念,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进行系统性、前瞻性探索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三实小在赋能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夯实基础:绘就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蓝图
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确立为战略性发展方向,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规划(2024-2028)》等一系列制度方案,确保教育工作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管理规范。
环境建设:高标准建设“编程教室”,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开源硬件、3D打印机以及各类教育机器人套装。校园网络全面覆盖,智慧教学终端深入班级,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师资培育:组建了一支校级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团队,成立校级人工智能教研组。同时,构建“外培+内训”双轨师资发展模式,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近两年教师参与相关培训覆盖率超80%,骨干教师团队已在省市各级智慧课堂、信息素养大赛中斩获佳绩,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核心保障。
多维育人:构建特色课程新生态
学校突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边界,构建了以课程为核心、以活动为延伸、以协同为拓展的立体化育人生态。
课程体系层层递进:在扎实落地国家信息科技课程之余,积极鼓励多学科教师探索AI融入教学,同时将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入课后服务,开设“AI机器人”、“编程侠”、“AR编程”等特色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活动体验激发潜能:将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入校园科技节、创新挑战赛等大型活动中。特别是在2025年成功举办的“创新未来”首届校园科技节,依托中科院“科学快车”进校园及球幕影院、人体感应灯等30余项前沿科技互动项目,实现全校学生沉浸式参与。同时,集中展示了百余件学生原创科技作品,并推出学生自编科学情景剧与科技分享会,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2025年10月,学生的科技作品还在中国少年先锋队淮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进行展出。
协同育人打破边界:创新性地联合淮北市图书馆、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共同打造“AI未来创想营”这一公共创新平台。这一举措打破了校园围墙,实现了“政企校”资源融合,是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协同方面的一次标志性探索。
硕果盈枝:师生共进彰显育人实效
丰沃的育人土壤,结出了璀璨的成果,这充分证明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扎实功底与卓越成效。
学生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国家级权威赛事中屡获最高奖项,累计获奖数近三百人次,展现了学生卓越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教师发展专业精进:一支具备先进理念和扎实技能的AI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不仅在省市优质课、微课等比赛中表现优异,更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相关教育课题研究,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区域示范作用突出:作为淮北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和集团化办学龙头校,学校多次承办市级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名校+”模式将优质课程与经验辐射至成员校,有效带动了区域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协同发展。
继往开来:深耕脚下,开启新征程
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对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来说,是荣誉与肯定,更是责任与新的起点。
站在新的起点,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袁媛表示,将致力于让人工智能教育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培养适应未来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将继续优化课程与实践体系,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AI学习提升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与数字素养,让科技不仅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更成为表达自我、解决问题的伙伴。通过持续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助力他们在科技引领的时代中自信成长,勇敢探索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