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以爱为尺育新苗
——记相山区钟楼中学优秀教师谷艳玲
淮北市相山区钟楼中学的操场上,总能看见这样温暖的画面:谷艳玲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着游戏,笑声穿过四周的农田,与蛙鸣鸟啼交织。这位扎根农村校园二十三年的教师,在田埂环绕的校园里,以游戏为窗观察学生心境,用“亦师亦友”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教育的动人篇章。
多把尺子量成长
“2002年从芜湖师专毕业那天,我就想好了,要把根扎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
这一扎,便是二十三个春秋。谷艳玲见证着钟楼中学的变迁,更陪伴着一届届乡村孩子从入校到毕业的成长过程,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多年教学实践中,她形成了独特的育人理念:“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以德育为根,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在她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有的孩子擅长动手,有的孩子乐于表达,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独特的。教学要有耐心,从最基础做起,陪着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爱润心田
“教育要有爱,爱能唤醒藏在孩子心底的力量。”这是谷艳玲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教师,她把平等尊重融进日常,不偏爱优等生,更不放弃学困生,用一颗朴实的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谷艳玲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常常跟着脚步送进每个孩子家门。学生迪迪,从小由奶奶独自抚养,受到父母的关爱少,养成了调皮好动、自律性差的习惯。谷艳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此午饭后的办公室多了一对身影,她陪着迪迪写作业、讲习题,衣服破了就亲手缝补,难题来了就耐心拆解。“谷老师比亲妈妈还亲!”。在她的坚持下,迪迪不仅收敛了心性,更考入了示范高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无声坚守
“正人先正己,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本是生化专业出身的她,在学校缺历史教师时,毅然扛起教鞭走进陌生的课堂;二十三年来,她始终兼任班主任,如今又扛起教导处工作,早出晚归成了常态。
这份坚守终有回响:2016年“淮北市优秀教师”、2021年“淮北市最美教师”、2023年所带班级获评“淮北市先进班集体”,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她的付出。而最令她欣慰的,是每年教师节堆满办公桌的鲜花,是毕业多年的学生特意返校分享生活的身影。“这是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
她一直坚信着,“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是最大的教育”。田埂旁的校园里,二十三年寒来暑往,她以初心为种,以爱心为肥,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上培育出一茬茬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