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春风化雨润心田 匠心筑梦育英才
——记濉溪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陈迪
十七载春秋,濉溪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迪以炽热的教育情怀、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深厚的师者仁心,书写了一段动人的育人篇章,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职业教育的筑梦者。她先后荣获“淮北市优秀青年教师”“淮北市骨干教师”等称号,所带班级获县级“先进团支部”和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坚守初心: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语文不仅是工具,更是滋养生命的源泉。”这是陈迪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陈迪深知,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巧的方法和更暖的鼓励。
在陈迪的语文课堂上,是朗朗书声中的情感流淌,是角色扮演时的精彩交锋,是紧扣专业的情景写作。她善于打破课堂的边界:讲授《景泰蓝的制作》时,将课堂移至实训车间,让学生在观察精密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文学冲突与工匠精神的深层共鸣,并完成富有实践价值的说明文写作;开展口语教学时,精心模拟企业面试现场,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锻炼表达,掌握职场沟通的关键技巧。她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成功打通了传统语文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双向通道,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蕴含力量”“语文闪耀趣味”。
陈迪尤其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敬业与乐业》启迪职业理想,借助《少年中国说》激发责任担当,运用《沁园春·长沙》砥砺奋斗意志。2024年,她执教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获安徽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她相信,文化的熏陶如春风化雨,虽无声无息,却能深深浸润学生的心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匠心育人:因材施教,点燃心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合适方法的教育。”这是陈迪的教育信念。中职学生个性鲜明,发展需求多样,她用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陈迪是温柔的鼓励者。班上曾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女生,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课堂上从不发言。陈迪发现她文笔细腻,便从批改她的周记入手,用温暖的评语与她交流,鼓励她参加文学社,最终帮助她在全国文明风采征文比赛中获奖,找到了自信的支点。
对于活泼好动、兴趣在技能操作的学生,陈迪是智慧的引导者。她创新性地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指导机电专业的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带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讲好儿童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实现了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同频共振。
锐意创新:深耕教改,勇立潮头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陈迪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深知,要想真正吸引中职学生,就必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新”起来。
陈迪始终以开放进取的姿态拥抱教育变革,积极学习各类前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巧妙地将微课、慕课、智慧教学平台等数字工具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无论是利用短视频直观解析课文情境,还是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实时互评,她都游刃有余。这些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高效、贴合时代。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科技真正为语文教学赋能。
陈迪参与编写的《晨读时光·经典诗文诵读》,已成为多个职业学校学生晨读的读本。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借助师徒结对活动,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带领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
硕果盈枝:桃李芬芳,薪火相传
春华秋实,岁月有痕。陈迪的辛勤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4年,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二等奖;2024年安徽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她用行动完成一种强大而无声的“榜样教育”。马月涵、方星娟、张伟龙、王荣幸……一个又一个学生步入高等院校,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时常发来信息:“老师,谢谢您当年没有放弃我”“您上的语文课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您教给我的沟通技巧,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这些真挚的话语,是对陈迪教育事业最高的褒奖。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陈迪用十七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她像一位默默的摆渡人,用文化的舟楫,将一届届学子渡向更加光明的彼岸;她像一位智慧的工匠,用语言的刻刀,精心雕琢着每一个年轻的梦想,用爱心与智慧,书写着春风化雨、匠心育人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