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做乡村教育的“点灯人”
——记烈山区南庄小学张紫苑老师
她扎根乡村,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以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温暖无私的爱心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她就是烈山区南庄小学教师张紫苑——一位用信念与行动扎根乡土、以专业与温度赋能成长的乡村教师。
有爱心的“乡村老师”:以心育心,用爱陪伴
张紫苑自投身乡村教育以来,始终将“爱与责任”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南庄小学地处烈山区东北部,留守儿童比例高,很多孩子缺乏父母的日常陪伴。面对这一现实,张老师不仅传道授业,更主动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
2019年初到南庄小学幼儿园任教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空荡荡的院子里,既没有孩子们喜爱的滑滑梯,也没有五彩斑斓的玩具,孩子们只能在院子里追逐嬉戏。看着他们纯真的眼神,张老师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尽情嬉戏的小天地。在校长的帮助下,他们找来了一批旧轮胎。当张老师和同事们将旧轮胎清洗、处理后摆放在院子里时,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老师老师,这是谁的,用来干什么的?”张老师说:“给大家玩的。”立刻有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轮胎,那一刻,张老师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细心体贴,发现许多孩子冬季手脸容易皲裂,就自费购买热水壶和护肤霜,每天提前到校烧好热水,利用课间帮学生洗手、涂抹,细致呵护每一个孩子。她还定期为学生修剪指甲,整理衣物,从生活细节中传递温暖。
有作为的“党员教师”:立德树人,使命在肩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张紫苑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融入日常教学。她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在课堂中,她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视捕捉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她积极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带领学生开辟“小菜园”,从播种到收获,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增强了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张紫苑不断锤炼党性,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她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生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儿童家中,亲切交流、送去关怀与物资。她通过微信、电话和见面沟通,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搭建起家校之间的信任桥梁。“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使命。”她常常这样说道。
2022年,她被评为烈山中心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信念,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与学生。
有方法的“优秀教师”:因材施教,深耕教学
张紫苑深知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她坚持因材施教,尤其关注特殊儿童群体。
她主动为无法正常入学的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根据其实际情况定制个性化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输送温暖与希望,让教育公平真正落到实处。
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2024年,经过两年的学习和沉淀,张老师对自主游戏有了更深地理解。课余时间发动家长们一起收集废弃纸箱、奶粉罐、树枝等低结构材料,家长们纷纷响应,有的家长还特意把家里积攒的纸箱送来幼儿园,陪她利用午休进山收集树枝。为了更专注地整理素材、撰写案例,两个月的时间,张老师把4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独自留在幼儿园加班。白天,既要完成日常教学,又要陪伴孩子们游戏、搜集素材;夜晚,在静悄悄的幼儿园立,一边整理素材,一边撰写案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她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克服乡村资源有限的困难,带领教师团队开发低结构游戏材料,用纸箱、树枝、旧轮胎等日常物品设计自主游戏。由她主导的自主游戏项目先后在2022、2024年淮北市幼儿园自主游戏评选中获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
此外,她还积极开展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开发了《民族舞》《京剧脸谱》《中国醒狮文化》等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素质课程,拓宽了乡村孩子的视野。
有收获的“最美老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因教育成果显著,张紫苑多次获得各类荣誉:2022年,她被评为烈山中心学校“最美教师”;2024年,荣获烈山区“优秀教师”称号;同年,获评“烈山区教坛新星”。她指导的学生也在多项比赛中脱颖而出,周靖茹同学荣获“淮北市校园反诈手抄报评比一等奖”。
她积极参与市、区及校际公开课与教学交流,分享实践经验,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她结合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开发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2023年,她设计的少先队活动课《践行二十大 劳动促成长》在淮北市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张紫苑始终坚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她甘愿做乡村教育路上的“点灯人”,用微光吸引微光,以生命影响生命。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不普通的使命与担当——不仅照亮孩子的今天,更努力点亮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