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育桃李于杏坛 绽地理之芳华
——记淮北一中优秀教师张靖
二十三载教育路,他以地理的经纬丈量教育的宽广,以赤诚的初心挖掘育人的深度。从淮北一中的三尺讲台到全国竞赛的精彩赛场,从莘莘学子的引路者到青年教师的领航人,张靖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与担当。他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皖北教育沃土的常青树,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初心如磐:二十三年的讲台坚守
2002年,张靖自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怀揣理想步入淮北一中。二十三年来,他从一名青涩的师范生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却始终未曾忘记最初的誓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张靖常年扎根教学一线,无论是学科节、校本选修,还是竞赛培优课堂,总可见他忙碌的身影。清晨走廊答疑、深夜办公室的灯光,已成为校园里温暖的风景。2023年,张靖颈椎病发作,手臂难以抬起,医生多次劝他休息。然而面对即将高考的学生,他悄悄备好止痛膏药,坚持站完最后两个月的讲台,未曾缺席一节课、一次辅导。
这份坚守,源于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使命,把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在讲授“环境保护”时,他以淮北从“煤城”到“美城”的转型为例,带领学生走进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实地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实践。价值观的教育,在他这里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润物无声的生命影响。
深耕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
“地理不是冰冷的经纬,而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张靖善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触摸的现实。他先后获2011年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22年又带领团队夺得安徽省新课标新教材优质课团体一等奖。
张靖的课堂,充满了匠心和创意。在《植被与环境》一课中,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淮北相山绿化变迁为主线,设计“草木难生—艰辛造林—绿化焕新—因时制宜”四个教学篇章。结合相山公园废弃大坝、淮北“七步造林法”等身边案例,他引导学生理解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并聚焦“绿化优化”的现实议题,让知识落地生根。
正因为这样的课堂,张靖连续多年被学生推选为“最受喜爱的教师”,并多次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有学生感慨:“张老师的课,不仅让我们看见世界,更教会我们如何用地理的眼光理解生活。”
研思并进:从教学者到赋能者
“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更要成为教育理念的思考者和传播者。”张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2年10月,张靖被人教社聘为高中地理教材培训专家。为做好培训,他逐字研读新课标,对比五种版本教材,最终以淮北塔山村石榴产业为例,通过多尺度空间分析阐释农业区位理论,让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被参训教师誉为“接地气的活教材”。
2023年暑期,他受聘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特聘教授。围绕“课堂应变”这一现实难题,他以“地貌考察中的意外”为例,分享如何将突发情况转化为教学资源,启迪师范生领悟——“好老师,应是灵活的课堂导演”。
张靖的影响早已走出安徽:2020年在全国“审美课堂”研讨中进行地理美育讲座,被赞“打通学科与美育的壁垒”;2025年4月主持省级“皖美课堂”活动,分享校本课程建设经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样本。与此同时,他多次获安徽省地理教学论文一等奖,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课例被人教社《新课标典型教学设计与案例》收录。2025年3月,他成功申报省级地理学科教研基地,实现以研促教、回归教育本真的跨越。
团队引领:一束光点亮一片星海
2015年,张靖担任淮北一中地理教研组长。面对团队年轻化、经验不足的现状,他推出“抱团成长”计划,通过集体磨课、案例共享、野外实践等多种方式,推动教研组由“教学组合”向“研究型团队”转型。
他坚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环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2019年,杜囡囡在讲授《常见天气系统》时,使用淮北本地气象数据制作模型图,张靖逐字推敲、连续一个月陪伴磨课。最终她不仅荣获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更成长为“安徽省教坛新星”。2021年,朱萌以淮宿蚌城际铁路建设为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淮北西站建设现场,调研客流与区域发展,斩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并为团队赢得团体一等奖。
截至2025年,地理组累计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5项、国家级奖项3项。“他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常说‘你们成长了,我才更有价值’。”组内老师这样评价他。在张靖的带领下,“互助、钻研、创新”已成为团队的精神底色。
育心为本:用爱守护每一个梦想
教育是温暖的陪伴。张靖的育人故事,藏在点滴细节之中。2011届学生丁洁在博文中写道:“您是我最大的福祉……我会带着您的关怀和期冀,继续前行。”当年她因模考失利陷入焦虑,张靖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带她夜观星空:“星星或明或暗,却都在自己的轨道发光。考试也一样,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在竞赛辅导中,张靖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热爱。2023届学生刘昕获全国地理奥赛金牌后说:“地理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用专业解读世界的方式。”这份领悟,来自张靖带她们攀登相山、探秘龙脊山地质的野外科考。2023年,刘昕以全省第11名考入清华大学,并将地理思维运用于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志愿服务中,延续了对地球科学的深情。
2015至2025年间,张靖指导的18名获全国竞赛金奖的学生中,多数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地学相关专业,持续绽放地理之光。
二十三年来,张靖以政治过硬的信念、业绩突出的实干、一线坚守的奉献,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他常说:“教育如自然中的水循环,每一份付出终将回馈于生命与大地。”从淮北一中走向更广阔的教育天地,他始终步履不停,用智慧、热爱与担当,成为学生和同行者心中真正的“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