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润心田 专业赋能展芳华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书写生命绽放的教育答卷
在安徽省特殊教育领域,有这样一所充满温度与匠心的学校: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两端延伸、三位一体”的融合教育新格局为框架,以精细化管理与内涵式发展为双翼,践行“适宜适性,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它是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个以爱为纽带、以专业为支撑的成长乐园。
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全链条融合育人体系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出的“两端延伸”战略,为特殊儿童铺就了贯穿成长全程的教育路径。向学前教育延伸,学校提供专业的早期干预服务,通过科学评估与个性化方案,帮助低龄特殊儿童抓住发展关键期;向职业教育延伸,搭建就业创业支持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手工艺制作、传统书画装裱等实践项目,既传承了文化技艺,又为学生搭建起就业创业的支持平台,助力他们实现社会价值。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学校定期举办“家校共融”工作坊,邀请家长参与端午节包粽子、中秋传统游园等文化主题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深化亲子互动。同时,联合社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教授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让特殊儿童在文化浸润中增强自信。此外,学校还利用春秋两季组织社会融入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市博物馆、石榴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拓展“开放式教学”思路,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文化。
精细管理赋能:打造有温度的专业教育生态
学校将“温暖共融,知行合一”的校风融入管理细节,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将跳绳、软式器材投掷等运动项目融入康复训练,运用蒙氏教学法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能力特点,又兼具教育专业性。
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学校结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制度规范、动态监管、教育创新及多方协作,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安全与心理健康。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学校引入智能辅具,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教室,构建无障碍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舒适、便利的学习环境。
“以爱润心,精进专业”的教风是教师团队的行动准则。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守护者。近年来,学校通过师德建设与专业能力双轨并进,打造了一支兼具人文关怀与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2024年度,该校教师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3位老师分获市级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省优质课竞赛综合成绩位居安徽省特殊教育第一方阵;1名教师荣获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市级优秀表彰;1名教师获评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入选市级骨干教师;在淮北市第二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活动中,14人获奖,其中课例一等奖2 个、案例一等奖2个;学校申报的课题《五育并举融合共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 2024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文化浸润成长:深耕内涵式发展之路
作为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将文化基因深植教育内核。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诵读、传统书画、传统陶艺、宗氏剪纸、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课程。学生们在《弟子规》的韵律中感受语言之美,在剪纸过程中锻炼精细动作,在水墨丹青中表达内心情感。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设计墙面彩绘,走廊里展示着学生创作的剪纸、陶艺作品,营造出“一步一景皆文化”的育人环境。“乐学善思,日进一步”的学风体现在学生成长的点滴之中:一名自闭症学生通过国画课程,从最初抗拒交流到能够独立完成作品;三名职业中专班学生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荣获省级二等奖——这些蜕变生动印证了“尚德尚学,自励自强”的校训精神。
从教育模式创新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文化课程深耕到校园环境营造,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以专业与爱心为画笔,绘就了一幅“特殊不特殊,平凡亦非凡”的教育画卷。在这里,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生命与文化的对话。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党建 +文化 +特教”融合模式,朝着全省特殊教育先进目标稳步迈进,让更多特殊儿童在包容与希望中,走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