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扎根乡村 任重道远
——记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教师张艳茹
张艳茹老师大学毕业后在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任教,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经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科室主任多岗位锻炼,目前任孙疃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
十四年来,张艳茹老师挚爱教育事业,扎根偏远乡村学校,甘做园丁桃李芬芳,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张艳茹获得安徽省最美教师、淮北市优秀教师、濉溪县优秀青年教师、全县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淮北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乡村教育的抱薪者
“我愿终身坚守乡村教育,为乡村孩子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时刻刻陶冶师生情操,为了给学校铺水泥路,又为了节省资金,张艳茹放弃了休息时间,在校园内拾取废弃的砖头瓦块;为了让学校变得更亮丽,她自己动手刷墙壁,漆门窗,打扫厕所,挖下水道,在花园里栽花育苗。
“向我看,跟我干,我的行为是模范”,她的奉献精神影响带动了师生积极参与创建美好校园。
张艳茹做事干练,干任何事情都讲好,都要好。学校的厕所卫生别人看还行,她却看不下去。暑假的一天,炎炎烈日,她带领她年级组老师先用刺鼻的酸洒在便池里,然后跪在地上用铲子铲除尿碱层,便池拐角处用小刀刮,清洁球擦。她们挥汗如雨,浑身上下湿淋淋的,脏兮兮的。傍晚时,大家说:“早饭没吃,不觉得饿;中午饭忘了吃,仍不饿;活干完了,真饿了。”
习惯养成的传道者
孙疃中心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周边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尤其是普遍缺少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张艳茹本着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教育理念,将习惯养成作为教育孩子的突破口。注重对学生在细节方面的要求,注重学生在校时的仪容仪表、吃饭睡觉,注重整理衣物、交际交往、课桌椅整齐、地面整洁等生活小节方面的规范培养,教育引导孩子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做巧、把巧事做精。
在规范习惯养成阶段,张艳茹的具体做法是一教、二学、三做、四监督。“教”指的是老师把方法技巧先教学生,先教会几个会擦的、会扫的、会拖的、会摆的、会监督指挥的;“学”指的是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就是指学生学会之后,划分小组责任田,小组分个人责任田,责任到人;监督开始是她亲自监督,以后就是小组长监督的事了。
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作为业务副校长,张艳茹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舞台。张艳茹多次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步九环节”教学模式的深化研究课比赛,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不断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模式”新型课堂。
张艳茹所任教班级中考成绩连续两年位列全县前茅。她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每一节课。
携课题入课堂是她的教研特色,她通过做课题、写论文深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近年来主持、参与了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已经结题,主持的省级课题《助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12345”课后服务模式研究》已立项开题。
爱生如子的守望者
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双向奔赴的。
每天早晨,张艳茹比上班时间早20分钟到校,陪伴学生上早自习。
张艳茹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她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挑最脏最累的活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叮嘱学生遵守纪律,她带头遵守校纪班规。耳濡目染下,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看到学生的进步,她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爱心成就教育。2020年,郭欣悦(化名)同学转到张艳茹的班级。经了解,郭欣悦父母离异后,跟父亲一同生活。母亲远嫁,父亲因受刺激导致不正常。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她行为离群,经常迟到、旷课,玩手机成瘾,脾气暴躁,常因一点小事就和同学闹矛盾,张艳茹没有因她违反纪律而训斥、挖苦她,而是以母亲般的爱关心她、爱护她。特别是疫情期间,张艳茹得知郭欣悦“不愿回家”,索性把她留在了自己家里,监督她进行线上学习,照顾她日常起居,给她买衣服、零食和学习用品等。郭欣悦感激地说:“老师,不幸的我有幸遇到了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三年来,张艳茹一直包保关爱这位特殊儿童,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郭欣悦考入了安徽省示范高中。
“做农村留守儿童的守护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为孩子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张艳茹深知乡村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