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淮北一中驶入发展快车道
淮北一中,创办于1958年。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2018年,金秋十月,淮北一中迎来60年华诞。那一年的校庆,隆重而简朴。海内外各地校友回家相聚,以不同的方式对母校表达祝福:
“不忘初心迎甲子,砥砺奋进铸辉煌。”
“母校早日迁新址,桃李满园下自成蹊。”
“搬迁新校区,谱写新篇章。传承一中精神,凝聚一中力量,共筑一中梦想。”……
淮北一中的发展变化,牵动着学子和家长们的心,关于一中搬迁到新校区的消息也传了好久,期盼了好久。
现状:阻滞了前进的脚步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淮北一中老校区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新高考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4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鹰山北路的一中老校区。
周末的校园,静谧安详,弥漫着蔷薇和月季的花香。阳光在老旧的教学楼上留下斑驳的影子,仿佛能读出岁月的沧桑。
“我们老校区始建于1958年,校园占地约4万平方米。受用地限制,长期以来不得不采取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模式,导致校园分区不明确,功能不完善。”学校负责人介绍道,校区内的各项生均活动场地指标也远远低于国家普通高中的标准。
透过老旧的木门看向教室,因为没有学生上课,教室里空荡荡的。“教室总数64个,现有教学班64个,但是按照新课改要求,教室总数至少要多于教学班数三分之一,我们现在教室数量严重不足。”
走进实验室,各类实验设备多已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基本的实验需要。不仅如此,学校的图书馆也因空间狭小,无法正常开展阅读课。操场跑道仅为不标准的300米跑道,而满足体育课分项教学的各种球类场地,也无法充分满足需要。
“现校区内的高一学生将是2024年参加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在实验课程、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探究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校区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新高考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对高一的学生尤其不利。”说着,学校负责人的眼眸里闪动着光彩,“幸好,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新校区建好了!”
蜕变:为了更好地飞翔
近年来,淮北一中秉承“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创办更高品质的全国名校,成为展示淮北形象的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新校区项目从选址开始,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各部门通力协作,耗资近7亿元打造的新校园历时四年多的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全部竣工验收,终于由蓝图变为现实。
5月2日,从市区沿创新大道仅要15分钟的车程,记者来到位于烈山区沱河东路的新校区,深入现场去了解这座科技与文化融合、实力与颜值兼具的全国百强中学新校址。
伫立在学校正门前方,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庭院、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洁干净的广场。与老校区规矩传统的建筑风格相比,新校区典雅大气、简约现代且充满活力,让人眼前一亮。
“新校区全部准备就绪,即将陪伴孩子们开启现代化、智能化的教育新篇章。”新校区项目负责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新校区占地2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共8个建筑组群、19个建筑单体,设126个教学班,可满足4000人的办学标准。”
放眼望去,这里不仅建有400米标准的运动场地,还建有高达25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老校区无法满足的体育课分项教学的各种球类场地,这里也一应俱全,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室内乒乓球场……
穿过广场,进入教室,“智慧黑板”“云课堂”、平板电脑等充满着科技感的智能化教育装备映入眼帘。
新校区拥有全省最先进的实验设备,设有物理实验室9间、化学实验室10间、生物实验室11间,能够满足高中阶段所有的实验内容。还拥有完备的功能教室,如舞蹈、音乐、史地、劳技、奥赛教室、心理辅导中心、天文天象馆等。“搬迁后我们将科学安排、统筹规划文化课学习时间、兴趣实验课程时间、社团活动课程时间、实践活动时间和自习时间,力求每分每秒都得到高效使用。”新校区负责人说,这些夯实的硬件基础为实施新高考改革和推动淮北一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中新校区,是在借鉴省内外多所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基础上,经专家科学论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符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的优质校园,在全省省示范高中校园建设中走在前列。”新校区负责人自豪地说。
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新校区吃饭和住宿的问题。
在学校食堂,记者看到就餐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学生可以在取餐台选取自己喜爱的餐品。“新校区食堂投资近4000万元,总面积11000平方米,可开设窗口近60个,每天可提供超过100种菜品,可满足不同口味的学生用餐。”
与此同时,食堂还采用智能化管理,结算系统快捷方便,管理人员全时段监管,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我们学校在学生住宿方面将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致力于办一所让家长更满意、更放心、更省心的优质寄宿高中,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可进行走读申请。学校为愿意寄宿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记者在交谈中了解到,新校区建有学生宿舍750间,环境温馨明亮,每间可安排四位同学入住,全部采用上铺下桌的样式,有足够的物品收放空间、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每个楼层还配有公共洗衣间、公共卫生间和公共淋浴房。新校区将继续实施家庭化、标准化、人文化、争先化的“四化”宿舍管理模式,并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参与值班检查,配备充足的生活老师为住校学生提供服务,由学校值班领导、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家长志愿者协同进行全时段、无缝衔接的陪伴和管理。
搬迁:我们已准备好了
“实施精致教育,培育雅致人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淮北一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新校区给予学生更自由的生涯规划空间,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
前期,学校负责方就已经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了其他省内名校搬迁新校区后的发展情况。在走访中曾得知,蚌埠二中、淮南二中、阜阳一中等高中搬迁新校区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硬件得到根本改善,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合肥一中、合肥八中在搬迁新校区后,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通道,奥赛金奖数量、双一流名校录取率明显提高。
淮北一中搬迁新校区后,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办学,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学子们将在这里接受与新时代同步的更为现代化的高中教育。
搬迁新校区,不仅是淮北一中的发展机遇和办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是适应新高考、新课改、巩固消除高中“大班额”成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惠民利民之计,兴校兴教之策,必然必须之举。
淮北一中搬迁新校区,是全市教育发展的大事、盛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一中新校区建设。日前,市委书记张永前往烈山区调研东部新城建设工作时,着重强调一中新校区的建设是我市重点项目,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为我市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他表示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科学完善搬迁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宣传引导工作,大力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搬迁新校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为此,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前规划制定搬迁工作方案,做足做全准备工作。
早在2019年,市教育局就提前谋划一中搬迁新校区的师资储备工作,并在全市教师编制大幅度核减、教师编制数量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每年保证淮北一中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2019年至2021年,通过人才引进、亲情引进等多种方式,淮北一中已引进优秀教师35名,极大地优化了教师结构,提升了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新校区搬迁后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截至目前,新校区所有建筑晾晒已超过半年,其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艺体楼、实验楼、周转楼晾晒已近一年。各类设备均符合环保要求,所有材料均为优质环保材料。“搬迁前,除施工方及学校组织环境测评外,我们还将邀请社会各界参与环境监测。同时提前制定详细的校区搬迁方案,完善新校区管理的各项制度。将从六月份开始,分批次安排学生和家长到新校区参观。”新校区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一切准备就绪,新校区敞开怀抱,准备迎接师生们到来。
未来:一中的明天会更好
新校区外观沉稳大气,充满现代气息,环境舒适怡人,建筑风格融合中西学院派建筑精髓,内外部空间宽敞明亮,设施现代化。
这里,将成为淮北一中学子们的“筑梦空间”。
近期,淮北一中新校区的图片和视频通过网络和媒体迅速被转发转载。
“想回去复读还有机会吗,我也想感受新校区。”
“新校区是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新校区的一切都那么符合我们的想象。”
“明亮舒适、设备先进的教学场所,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中要开启新的征程,在全新的环境中创造更好的成绩……”在各个平台上,记者看到了众多一中学子以及毕业学子们的留言,言语中充满了对新校区的认可与期望。
“搬迁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校门口及宿舍等学校重点部位安排有专门人员24小时值班。学生在校上课期间,校园封闭,学生不得自由出入校园,家长及其他来访人员将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与受访人员联系同意后方可登记进入校园。同时,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将联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新校区负责人铿锵有力地说。
当前,淮北正朝着向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愿景大踏步挺进,优质教育已成为淮北发展极具吸附力的新名片。自2008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东部新城的战略决策,以淮师大滨湖校区、淮北职教园区建设为契机,把东部新城全力打造成皖北山水城、转型城市实验区,实现了由产业城向生态城、创新城、文化城转变。东部新城是我市近年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重点打造的重点高地。
淮北一中新校区,不仅顺应了淮北城市转型发展趋势,更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个契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的高规格、高品质校园,积极回应了广大市民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也必将成为淮北教育的新地标。
新校园、新起点、新举措、新气象,淮北一中举校同奔新目标。64年来的文化积淀,这所名校以尊师守纪、勤奋学习、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为校风,用团结、求实、勤奋、进取的八字校训,引领学子们胸怀家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正如淮北一中毕业校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卢洪洲为母校的致辞:这是值得所有一中人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衷心祝愿母校这所承载着所有一中人梦想的大船,在辉煌的航程中乘风破浪、遨游沧海;愿母校桃李芬芳、誉满天下,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