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路学校在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观摩交流活动中作精彩展示
近日,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观摩交流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淮北市人民路学校王思宇老师代表安徽,以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例展示,赢得全国教育同仁的关注与好评。
本次活动以“经典传承,课堂新声”为主题,汇聚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代表,通过专题讲座、精品课例展示、深度研讨交流等多元形式,深耕统编教材教学实践,共探传统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融合之道,为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确保此次展示高质量呈现,人民路学校高度重视,前期组织开展了系统化、精细化的备课与磨课工作: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学校语文教研组组建备课团队,深入研读教材与课标,立足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学情实际,反复打磨教学目标与内容框架;通过多轮集体备课、同伴听课评课、教学环节微格打磨,优化情境创设、方法指导与古今对比等关键环节;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精选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针对“屠苏”“桃符”等古俗进行文化背景补充与教学转化,力求在有限课时内实现语文要素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统一;同时,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周玲老师、学校领导全程跟进指导,从教学逻辑、课堂节奏到评价反馈提出改进建议,为王思宇老师的课堂展示提供了坚实支撑。
活动现场,王思宇老师以传统节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找习俗、品意象、悟情感”的路径,感受古诗中的节日文化。她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化解古俗带来的文化隔阂;通过古今节日习俗对比,让学生在感受文化传承的同时,读出《元日》的喜庆、《清明》的怅惘之情,课堂生动可感、富有张力。
研讨环节,专家们一致肯定王思宇老师的教学立足学情,紧扣古诗的文化内涵与语文要素确定“教什么”,以传承传统文化、培育语文素养为核心明确“为什么教”,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导与古今对比搭建“怎么教”的有效路径,让古诗教学告别枯燥;同时强调,古诗教学需进一步强化诵读积累,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夯实语言基础,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体悟情感中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与闭环优化。
作为安徽省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人民路学校始终坚持以课堂为核心、以研促教,聚焦“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集体备课——磨课评课——反思改进——成果辐射”的教研闭环。此次展示不仅是王思宇老师个人教学智慧的呈现,更是学校教研文化与团队协作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学在该领域的实践成果,为全国古诗教学提供了兼具语文味与文化味的优秀范例。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语文课堂改革,推动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