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淮纺路小学承办小学数学专题教研活动
为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推动“新教材”实施,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日前,淮北市淮纺路小学积极承办“区域联动·聚焦量感·赋能课堂”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广该校市级课题《核心素养下指向小学生量感培养的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成果,搭建校际交流平台,通过课例观摩、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深入探索量感培养路径,提升区域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学校及承办校近百名数学教师代表参与活动,相山区、烈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全程指导。
课例展示环节呈现三堂各具特色的量感教学示范课。淮纺路小学张雨妍老师执教二年级《厘米的认识》,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系列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张倩老师的三年级《秒的认识》课,创新设计“钟面模型制作”“1分钟挑战赛”等活动,将抽象时间单位转化为可感知体验;淮北师大附属相山学校王靖老师的《千米的认识》则通过“校园跑道实测”“公交站点距离推算”等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大单位量感。三堂课均体现“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凸显量感培养的实践性与层次性。
专题讲座环节,淮纺路小学课题负责人李书芹老师作《从“纸上单位”到“心中量感”——“五阶四维”模式的实践与推广》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该校课题研究形成的量感培养路径:即“唤醒认知(情境激疑)-操作建构(实验感知)-关联拓展(生活应用)-反思内化(总结提升)-迁移创新(综合实践)”五阶教学流程,结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应用创新”四维评价体系,为参会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在“观三课,话量感”互动研讨环节,三位授课教师先就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性说课。随后三校教师代表围绕“量感培养的学段衔接”“实验材料的创新开发”“评价方式多元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如何平衡操作活动与课堂效率”“特殊学生量感补偿教学策略”等实践困惑。相山区教研员指出,三堂课呈现的“单位具象化-度量工具化-估测策略化”进阶路径,为低年级量感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烈山区教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量感培养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如结合科学课测量实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精准聚焦核心素养、创新教研形式、深化校际联动,为区域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平台,有效推动了量感教学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创新,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数学课堂育人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