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浸润课堂 跨学科教学让《背影》焕发新生
近日,在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的课堂上,朱自清的《背影》不再只是一篇散文,而是一次跨越文学、历史、艺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文化探索之旅。这堂课的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跨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毛诗琪老师以《背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解读文本。在文学层面,学生梳理了文中四次“背影”出现的场景与情感变化;在历史层面,他们了解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传统家庭结构;在艺术层面,学生欣赏了与“背影”相关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并尝试用书法表现文中场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中焕发新生。”项目主持人徐晓芬老师表示。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了文本内容,还深入探讨了传统“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以及“背影”作为文化符号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意义。在“你记忆中的背影”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将个人情感体验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紧密联系。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据了解,这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跨学科整合项目化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该项目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中焕发新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碰撞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未来——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学习空间。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