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科普实验秀点燃学子热情
“砰!”一声响亮的爆鸣从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的活动现场传来,引得台下同学们阵阵惊呼——这是该校“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的精彩一幕。10月22日下午,由学校教科室、关工委联合策划的科学实验展演活动热闹开场,物理、化学老师们化身“科学魔法师”,用身边常见的材料打造趣味实验,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
活动现场,马宜山老师的“等离子炮”率先点燃气氛。他手持用饮料瓶、耐高温软管和电子点火器自制的装置,将丁烷气体注入瓶内,按下点火器的瞬间,气体在密闭空间内剧烈反应,“炮口”喷出白色气浪。“这就像家里的液化石油气,当浓度达到一定阈值,遇明火就会爆炸!”马老师趁热打铁,详细讲解液化气泄漏后的正确处置方法,“千万不能开灯、打电话,这些操作都可能产生火花引发危险。”
赵传知老师带着强力吹风机和气球圈登场,抛出的问题瞬间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等高铁时为什么要站在黄线外?”他启动吹风机,气流穿过气球圈,原本下垂的气球圈竟稳稳悬浮在空中。“火车经过时,轨道旁空气流速快、气压低,会产生吸力把人往轨道方向拉,飞机起飞也是这个原理!”生动的演示让“气压差”这个物理概念不再抽象。
化学实验区同样惊喜不断。刘庆老师的氢气爆炸实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可燃气体的威力,他还结合面粉厂、加油站的防爆常识,再次强调“远离火源”的重要性;当他往装有泡沫的矿泉水瓶里加入白色粉末,瓶内瞬间喷出细密喷雾,引得同学们纷纷探头观察,“别急,等你们学了化学,就知道这背后的反应原理啦!”
最令人称奇的是王晓飞老师的“变色纸条”实验。一张普通纸条放进盛有药水的试管,几秒后竟慢慢变红,取出后红色又逐渐褪去。“这是氨分子在‘搞小动作’!”王老师笑着解释,氨分子的挥发性让纸条发生化学变化,趣味现象背后藏着严谨的化学原理。
整场活动中,同学们时而屏息观察,时而踊跃提问,科学的种子在趣味互动中悄然种下,为校园科普教育写下生动注脚。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