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初中数学教研活动在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理想城校区举行
9月23日下午,一场聚焦“新课标落地”与“教学创新”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理想城校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县区的教研员、数学教师及核心备课组、名师工作室成员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以“课例展示+精准研讨”的创新形式,探索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径。
同课异构:同一课题的“差异化创新”。破题活动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以“同课异构”为核心创新点,让淮北市第二中学与理想城校区两位老师围绕《12.2一次函数》(第四课时)展开教学PK。两位教师虽聚焦同一课题,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新路径:薛老师以“认知台阶搭建”为核心,通过分层例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方法,同步嵌入错题反馈机制,针对重难点与易错点实时突破,将“解题教学实效性”落到实处;周老师则从“数形结合”切入,以直线、数轴为桥梁自然过渡到函数图像,更创新性提出“两个未知数需两个已知条件”的命题思路,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出题,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应用创造”的思维跃升,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同一内容多元设计”的鲜活样本。
复习课革新:从“刷题”到“素养渗透”的转型实践。淮北市第二中学郭老师带来的《二次函数应用复习课》,则打破传统复习课“题海战术”的桎梏,展现出“素养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以“题型系统梳理”为基础,将练习设计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综合应用”三个层次,更在讲解中持续渗透“审题方法”与“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解题习惯培养”替代“机械刷题”,为全市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提供了 “重思维、轻重复”的转型范例,呼应了新课标“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研闭环:从“观课”到“转化”的实效化创新。研讨环节摒弃“泛泛而谈”,参会教师围绕三节课例展开“精准靶向”交流:既分析薛老师“评价反馈及时化”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作用,也探讨郭老师“思想渗透常态化”对学生长期思维培养的价值,更肯定周老师“自主命题”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活效果。这种“课例展示—细节拆解—方法提炼—理念转化”的教研闭环,让300余名参会教师不仅收获可复制的教学范例,更明晰了新课标理念“从理论到课堂”的转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