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酒香 铸钢魂——淮北学子在文化寻根中淬炼成长
5月24日下午,淮北师范大学与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联合开展“一帮一”周末活动,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拉开帷幕。在完成课业辅导后,同学们走进濉溪酿酒遗址博物馆,开启“在淮北,知淮北,爱淮北,建淮北”的主题探索之旅。
酒香浸润千年,从《口子酒赋》到“活态遗址”。步入博物馆,巨幅电子屏上《口子酒赋》如古卷舒展:“郁郁中华之酒,泱泱大国之风……下合地理,上应天经。”诗句中流淌的酒文化基因,瞬间将同学们带入淮北的酿酒史诗。展厅内,青铜酒器铭刻商周礼乐,明清微缩作坊复原“前店后坊”格局,VR技术再现古街市井繁华,全息投影演绎“九投百品”酿酒工艺。当LED屏点亮“酒源魁”“酒永兴”等古坊名号时,有学生惊叹:“原来课本里的‘酒星在天、酒泉在地’,竟藏在故乡的泥土之下!”
最令学子震撼的,是博物馆核心展区——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工艺最完整的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斑驳的酒窖、陶瓮与蒸馏器具,印证着北方酿酒轻工业的辉煌。志愿者讲解道:“这里不仅是‘活的历史书’,更见证了淮北因酒而兴的城市脉络。每一滴酒,都是匠人‘千蒸百炼’的坚守。”
活动尾声,师生们在遗址复原图前合影,身后电子屏正循环播放《口子酒赋》的结尾:“夫酒之为物,下台地理,上应天经。”此刻,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的对话仍在延续,而文化的根,已悄然深植少年心间。
回到校园,志愿者教师以“从酒是怎样酿成的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引,带领学生共读经典。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解析与影视片段观摩,保尔·柯察金“烈火中重生”的故事与酿酒匠人“九投终成醇”的匠心形成奇妙呼应。“酿一坛好酒需‘杂余馥以始,九投百品以终’,炼一块好钢更要历经千度熔炉、万次锻打。无论是匠人还是战士,极致背后皆是信念。”淮师大志愿者周老师感言。
文化根脉铸魂,小城大爱育新人。本次活动以“在地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历史遗产与文学经典,让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家乡、思考成长。“我曾觉得淮北只是地图上的小点,今天才发现它承载着中华酒文化的星辰大海。”一名参与同学感慨。而将“酒之醇”与“钢之坚”并置的巧思,更让教育跳出说教,化作一场生动的生命课——淮北的沃土,既孕育了“因酒而生”的城市魂魄,也滋养着新一代“百炼成钢”的青春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