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学子探秘石板古街:触摸历史 传承精神
5月14日,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的学子们在细雨中对濉溪古城石板古街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入学习家乡文化。
探访古街,了解商业变迁与抗战历史。同学们从凝曦门拾级而上,抚摸复原古城墙上斑驳的砖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城墙砖是按明清规制复建的。同学们看到城下“金城银楼”的鎏金招牌闪烁,“石板街脆皮年糕”香气四溢,真切感受到这条全长1200米的老街从隋唐漕运重镇历经千年风雨,成为皖北商业文明活化石。
行至一段破碎石板路,陈柯臣同学介绍,这是1938年日军侵占濉溪时留下的印记。当年商贾百姓自发组织护街队,用木箱、石板构筑防线,虽遭日军纵火焚烧商铺、炸毁城墙,但老街核心肌理被百姓用生命守护。如今,新旧石板交错,商业繁荣与历史伤痕交织,让老街韵味更厚重。张俊熙同学站在自家老字号店铺前,自豪介绍门楣“诚信为本”匾额由来。同学们听着商铺兴衰故事,看着现代文创店与传统手工作坊比邻而居,读懂了“传承”与“创新”的共生密码。
参观陈列馆,感悟革命精神。穿过“华胜”竹制拱门,濉溪县青年运动史陈列馆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淮北市新时代好少年纵天妤担任讲解员,拉开历史序幕。1922年濉溪第一个进步青年组织——临涣青年社在石板街8号诞生,濉溪青年奋斗脚步与党和国家命运相连。
《革命星火点亮濉溪》展区,朱务平烈士的事迹让同学们驻足。陈列柜里泛黄的《向导》周报记录着他在宿县二高组织学生运动的壮举。讲解朱务平烈士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场景时,展厅一片静默,丁梦雨同学红着眼眶说:“以前在课本学革命先烈,今天看着他用过的钢笔和手稿,‘信仰’有了具体模样。”
讲解中,同学们参与“运送弹药”“抢救伤员”互动环节,真切感受平凡青春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芒。
党旗下宣誓,坚定青春信念。“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陈列馆前党旗下,同学们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与石板街青砖黛瓦相互辉映。李老师提到此行以“在淮北、知淮北、爱淮北、建淮北”为主线,曹紫萱在手册写道:“今天走过的每一块石板,都是家乡历史的拼图;参观的每一处旧址,都是前人奋斗的印记。”
穿过永宁门,经过团结剧场,同学们在古睢书院碑刻前停留。“踔厉奋发”四字激励着他们,此刻细雨初霁,石板街积水映着蓝天,同学们心情清澈明亮。
研学总结,汲取奋进力量。暮色中石板街亮起灯笼,同学们的研学笔记记满收获。有人记录“金城银楼”经商之道,有人摘抄朱务平烈士狱中书信,更多人写下对“青春价值”的思考。李嘉城在心得中写道:“石板街的青石板上,既有古人理想,也有近代青年热血,我们的‘青春赛道’,就是让家乡文化基因继续流淌。”
研学队伍从永安门离开时,民谣“石板街,千年长,青砖黛瓦刻沧桑……”随风传来。这场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触摸到濉溪历史肌理,在心中种下“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种子。
正如班主任所说:“石板街的每一块砖石都是活教材,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家乡发展,让青春在传承与奋斗中绽放光芒。”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成为城关学子青春动人注脚,让他们明白再次走过石板街时,看到的是先辈梦想与自己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