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环湖小学以案为鉴 筑牢依法治校安全防线
4月27日,淮北市环湖小学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结合校园安全管理实际,以案释法、以案促改,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此次学习重点围绕最高法发布的六个典型案例展开。案例一中,学生因自行摔倒起诉学校,法院认定学校已履行安全教育、设施维护及应急处理职责,最终驳回诉求。这一判决明确“学校并非必然担责”的司法导向,强调学校需常态化落实安全教育并保留履职证据。案例三中,学校因未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暴力被判承担30%责任,警示学校需完善课间巡查机制,建立校园暴力快速响应体系。此外,案例四适用“自甘风险”原则驳回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的索赔诉求,为学校组织文体活动提供了法律支持。
结合典型案例启示,环湖小学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完善制度,修订《环湖小学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环湖小学课间教师值班巡查制度》,明确教师巡查频次与责任区域,做到监控设备全覆盖无盲区;强化证据意识,规范安全教育记录、设施检查台账,通过影像资料留存履职痕迹;深化家校联动,开设家长法治课堂,通过班级微信群,通报涉校园安全典型案例,引导家长理性监督;加大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力度,实现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三自”管理。
近年来,环湖小学持续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办主任,定期开展防欺凌、反诈骗等专题教育;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融入课程,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等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同时,学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依托家校委员会、少先队员信箱畅通监督渠道,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到人。
学校负责人在总结中表示:“依法治校不是被动免责,而是主动履责。我们将以最高法案例为镜鉴,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传递教育温度,让安全成为校园最温暖的底色。”
此次专题学习活动,不仅为教职工厘清了法律责任边界,更推动了校园安全管理从“靠经验”向“靠法治”的转变。老师们表示,学习典型案例,以后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行为不再畏手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