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演绎激活传统文化 经典文学焕发青春活力
3月6日至7日,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八年级12班开展“经典文学再演绎主题月”第三期活动。作为“周周故事会”的升级版,活动以“沉浸式再创作”为核心,13支学生小队对《庄子》《马说》《石壕吏》等经典名篇进行剧本改编、角色创新与现代语言重构,让传统文化与青春创意激烈碰撞。
活动中,学生突破传统演绎框架,将文言文转化为情景剧、幽默小品,融入“二次元”元素。《石壕新传》以“穿越式”改编引发关注:衙役手持《壮丁抓捕指南》小抄本,老妇化身“长安杯辩论赛冠军”,杜甫成为“带记事本的强迫症诗人”,用无厘头桥段保留对苛政的批判内核;《卖炭翁奇遇》加入“弹弓少年智斗太监”情节,结尾村民联合对抗权贵,赋予传统叙事“团结抗争”的现代价值观;《茅屋趣事》通过杜甫与“熊孩子”的追逐戏码,以及村民合力修屋的暖心设计,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转化为邻里互助的温情表达。
跨学科融合深化了文学理解。《鲲鹏之变,逍遥天地》借助舞台剧与光影特效呈现“鲲化鹏”场景,自制动画解析庄子哲学隐喻;《濠梁之辩》以“辩论赛”形式,用“你是不是在抬杠”等现代金句展现哲学思辨,引发对“认知边界”的思考;《虽有佳肴》结合数学学习痛点,以“学游泳不下水”类比“死记公式不做题”,让文言文哲理直击现实学习场景。
活动注重全员参与,学生全程自主完成剧本创作与舞台呈现。《乱世悲歌》团队自制道具、设计配乐,通过“铜钱赠孩童”等片段传递家国情怀;《马市奇遇》借卖马人、眼镜男的荒诞对话映射现代人才困境,表演后还发起“班级伯乐计划”,鼓励同学互寻闪光点。
此次活动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学生通过再创作,将文言文中的家国情怀、批判精神与当代价值观衔接。班主任总结:“当学生为卖炭翁设计‘弹弓反击’,为杜甫构思‘与熊孩子和解’的结局时,他们真正读懂了‘文学即人学’。”未来,城关中心学校计划汇编优秀剧本,联合社区举办公演,让传统文化的青春演绎激活更广泛的文化共鸣。
经典从未远离,文化传承无需说教。八年级12班的少年们以创意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笑声与思考中书写文化传承的新范式,让千年文字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