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中心学校“123”工作法开展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
连日来,烈山区烈山中心学校采用“123”工作法,开展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1”起讲述好故事。“一碗饭里有多少粒米?”“自己一碗饭就吃下这么多米,那么我们班每人一碗饭一共能吃多少粒米呢?”烈山中心学校榴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爱粮节粮 不负‘食’光”主题班会。有的班级探寻一粒米的生命历程,讲述一粒米的生长故事,知晓一粒米的生长要经历从插秧、抽穗、结果、收获、碾米、制作等过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有的班级发出倡议,要养成餐桌上不浪费一粒米的习惯,争做节粮惜粮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有的班级学生表示,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浪费食物,营造勤俭节约的餐桌“新食尚”。
榴园小学学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争做珍惜粮食的践行者,真正做到“爱粮节粮,不负‘食’光”。
“2”手抓好农耕事。烈山区梧桐路学校一手抓勤俭节约,一手抓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加深对勤俭节约的认识。学校开展“粮食日”学农耕实践活动。活动中,在老师们带领下,低年级的学生们组成小组,带着满腔热情步入农耕园。六年级的学生作为“小老师” 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传授种蒜方法,展现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则睁大好奇的眼睛,认真聆听,时而提问,时而模仿。学生们学得认真,干得起劲。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而热爱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梧桐路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3”方同做节约事。烈山中心学校发出倡议,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等小事做起,从推动“光盘行动”“劳动教育”到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大手拉小手,一名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逐步形成勤俭简约的社会新风尚。该校还组织开展“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到检视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浪费现象,增强大家的节约意识。
“节约好习惯从小养成,从细节养成。”烈山中心学校负责人说,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文明就餐、光盘行动到垃圾分类、文明课间,倡导学生参与节俭行动,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做勤俭节约的小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