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倾力打造“书香校园”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是学校文化培育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需要。
走进淮北实验高中,“让人生更精彩”的校训高高的耸立在行政楼楼顶,熠熠生辉,这是实验高中的文化符号。在“让人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符号引领中,打造高品质的“书香校园”成为实验高中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书香校园从师生的阅读写作开始吧,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让师生人生更精彩的教育”,实验高中语文教研组长董卉颖自豪地说道。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实验高中占地300多亩,开阔大气,入东大门,200多米迎宾大道连接着学校的中心文化广场,迎宾大道两旁是不同主题内容的宣传橱窗,高大方正的图书馆矗立在中心文化广场正西侧,它以浑厚的气势迎接每一位读者的到来。图书馆藏书共8万余册,师生可随时借阅,也可于阅览室阅读。图书馆四周有假山、鱼池、文竹、哲苑,春天桃红李白,夏季杨柳依依,秋天丹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一年四季,偎依校园每一处雅苑,都能气定神闲,安静读书。
图书馆门前是开阔的中心广场,十二根精雕细刻的灯柱环绕两侧,北面六根雕刻着“厚德”“好学”“正己”“自胜”“思齐”“无涯”,南面六根雕刻着“自强”“求索”“高远”“大道”“弘毅”“忧乐”,
分别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雕刻而成,再配以老子、孔子等各家名言,瞻仰之,学校的文化氛围沁人心脾。
散落在校园,有六处园林,她们是“容苑”、 “文萃园”、 “科荟园”、 “艺澜园”、 “哲苑”、 “雅苑”。走进六处园林,触摸淮北历史文化及实验高中校史,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欧阳修、陆游、曹学芹等文人对话,与蔡伦、张衡、祖冲之、毕升、沈括等科学家交流,欣赏王羲之及书法四大家、顾恺之、吴道子、王维等书画作品,聆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先哲教诲……。
图书馆中心广场北边、科技楼两侧是六栋教学楼,楼面雕刻着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之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楼头楷体大字“求真”“明理”“崇文”“慎思”“笃行”“尚德”闪闪发光。整个校园为师生营造了浓浓的读书学习的氛围。
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实验高中60多名语文老师当仁不让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专门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温儒敏先生说:“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一阶段安排了《乡土中国》《红楼梦》两本书的阅读。学生通过读《乡土中国》,进而掌握读社科类书籍的方法,通过读《红楼梦》,进而掌握读中外小说的方法。为此,老师们精心设计,带动学生阅读,有“略读-精读-研读-重读”四步教学法,有导读课、批注课、研读课、评价课等四种课型,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整本书阅读要贯穿整个高中阶段。为此,语文老师还带领学生课外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2020年,学校第十九届“拓展新视野,探索新思路”对外公开教学日,陈亮老师带领高二(32)班展示了班级整本书阅读成果。陈亮老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每月选定一本中外名著,列出读书计划,每周利用一个晚自习时间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每月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次读书推荐会。这次对外公开教学,高二(32)班的学生分享了《风流去》《史铁生散文集》《平凡的世界》《月亮与六便士》《文化苦旅》《把栏杆拍遍》《百年孤独》《海子的诗》《麦田的守望者》等书籍的阅读感悟,收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读写互生共促。每年,实验高中语文组与学校团委、政教处、教科处等部门合作,积极做好学生读书写作工作。
学校已参加安徽省四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每届都是师生共同参赛,获奖颇丰。第三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学生荣获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3名;孙曦宇、谷中卉、孙伟伟等老师荣获指导老师一等奖;参赛教师丁晓辉、刘艳老师获一等奖,张宏和、汪慧珍老师获二等奖,吴莉莉老师获三等奖,孙曦宇老师获优秀奖。第四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学生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名;孙曦宇老师荣获指导老师二等奖,董卉颖、汪慧珍、谷中卉荣获指导老师三等奖。
师生还积极参加淮北市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程超老师在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的“悦读校园”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特授予“读书之星”荣誉称号。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我校师生参加2021年全市中小学生“学党史、讲党史、重温红色历史故事”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师生在读书中重温红色历史故事,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更加坚守文化自信。师生纷纷写作投稿,期待有更好的成绩。
每年9月份开始,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等依次拉开序幕。语文组老师鼓励热爱读书的学生用心写作、积极投稿。第二十一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4名,全国二等奖3名,全国三等奖6名;刘其荣、欧静静、刘杰、张宏和、汪慧珍等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示范校”称号。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学生荣获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7名;孙曦宇、刘其荣、董卉颖、刘杰、董辉、丁晓辉、王红等老师荣获指导老师奖;学校荣获优秀团体奖。
开展文化实践,助推阅读写作
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让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教师视野开阔,不拘泥于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学科素养。
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语文组老师精心策划,开好主题班会、团队会,组织学生晨读经典,书声琅琅,汇成文化传承的交响曲;举办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把学生带进了诗歌王国的浓浓氛围之中;更有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写好规范汉字,传承好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组织“学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诵读、演讲、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诵读是各项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是学生“读”与“写”成果展示的舞台,班级必“争”,师生必“抢”,以国旗下讲话为骄傲,让浓浓的书香溢满校园。文化节中的黑板报比赛,艺术节中的课本剧编演,科技节中对科学知识的探究,都让学生乐在其中,科学与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读书交流会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谈最真切的读书感受,能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语,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人性的善良与宽容,收获坚毅和勇敢,向社会奉献爱与尊重。
学生社团是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的平台。文学社及其学生刊物《竹笛之声》刊发学生优秀作品,各学科社团、朗诵协会、话剧社等团结一批科学及人文知识爱好者,学生们在阅读、写作及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近年来,随着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书香校园”建设也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科老师纷纷加入“书香校园”建设中,每学期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达60多门。如:2021年语文组共有30位老师开设专题分四课时校本课程。如吴道光老师《万物静观皆自得》、邵志标老师《一曲红楼多少梦》、何世长老师《徽商文化》、高聪老师《十二花令与诗意人生》刘陆老师《舌尖上的大观园》、孙思路老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等,深受学生好评。
坎耶里说:“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在校园里,读书是教师的事,是学生的事,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要传承的事。以书香打造校园特色,以书香追求校园品质,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整个校园书香弥漫。
与书香为伴,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