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观摩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启动会会议精神,推进濉溪县实验区工作的开展,12月10日上午,濉溪县“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推进暨观摩研讨会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召开。
本次活动以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为主题,第一实验学校展示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八学科11节公开课,授课教师借助乐教乐学、101智慧课堂等平台,依托课前推送任务包,创设多场景自主学习模式,最终实现个性化教学。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强和其他教育局主要领导同来自全县的三百余名教师一同深入课堂,了解第一实验学校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况。
展示课后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副校长郑少平及三位教研组长做了《系统思维下学校智慧管理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融合信息技术打造初中英语实效课堂》四个微分享。
濉溪县第一实验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杜长春基于“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使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革”谈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二三四”的整体思路:确定一个走向、围绕两个素养、把握三个环节、遵循四个原则。确定一个走向的关键词是“开放”,即课堂、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多维度的开放;在开放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对信息搜集与处理的信息技术素养;杜老师以杨静老师执教《中国石拱桥》及陈璐老师执教作文课《如何突出中心》为例,解读了两位老师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的设计理念及操作方式;最后强调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遵循价值性、人文性、辅助性、实效性四个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李伟展示了利用101智慧课堂课前推送任务包及获取预习反馈数据的具体流程;教师依据反馈进行二次备课,以便课中精准把握学情;课后利用101平台或钉钉直播交流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差异化问题教师将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线上指导,或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制作成微视频推送给学生,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一课一得。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闫岩以“融合”为关键词,紧扣英语学科课程总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为大家分享了基于“融合”理念设计《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课前任务包;课中将前一周学校举办“跳蚤市场”售卖活动视频融入教学情境;课后奋进、超越、争先小组不同的分层、限时作业,让每一份作业都有它真正的主人和明确的时间,努力实现个性化学习。
副校长郑少平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角度汇报了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做法,教学中在依托任务包、创设多场景、实现个性化的整体思路下,选择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小切口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课前授课教师利用乐教乐学、101等资源平台推送预习单和资源,教师整合课前预习反馈后,实施二次备课;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教师针对重点问题精讲精练,力争实现学习金字塔最大效果;课后作业分层、限时,学生完成后借助平台提交,教师在线批改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指导。课堂整个过程均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下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实现了以学情为主导的教,以自主为主导的学,以混合式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平台116节课的推送、德育活动中的任务包的使用等方面谈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县教育局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教研室丁启勇主任建议优化、创新所推送的任务包,借此推动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的变革;多场景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信息量大、知识丰富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师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并指出,教学改革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更要有顶层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成为教师自觉运用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