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升级硬件保障。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17亿元,完成新建和维修改造项目83个。濉溪县临涣镇中心学校、杜集区石台镇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达到市级标准化水平,办学条件实现全面提质。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城区扶农村、公办帮民办、名园带新园”三维帮扶机制,重点加强学前教育薄弱地区建设。相山区成功入选安徽省义务教育县域校共体试点县(区)。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徐州结对帮扶优势,遴选3所乡村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推动城乡托幼“同标同质”。
建强教师队伍。2021年以来,定向培养乡村教师201名,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2人入选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5人入选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校长与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均衡配置。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边远乡镇学校辖区村小、教学点补助标准最高达1000元以上。
精准资助帮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累计资助学生36.37万人次,发放资金32530.23余万元。应用“智慧资助平台”,实现资助对象精准识别、资金精准发放。建立“市—县—乡—校”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对失学、辍学儿童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妥善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
首页
淮北教育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平台
信息查询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3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