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以爱为犁耕心田 以智为灯照前程
——记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班主任徐咏梅
在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她把“师爱” 揉进每一节课堂、每一次谈心、每一场陪伴里,用细腻的关怀温暖学生,用严谨的态度指引方向,用坚定的信念守护成长。她就是淮北市张俊芝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教师徐咏梅 —— 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好老师”模样的教育追光者。
师爱为底色:她是点燃梦想的“掌灯人”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是徐咏梅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作为张俊芝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在参与工作室“以爱育爱”主题研讨后,愈发坚定的育人信念。在她眼中,师爱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严慈相济的具体行动:是发现内向学生闪光点时,悄悄递上的“你今天的发言很精彩”的小纸条;是面对调皮学生时,先听“理由”再讲“道理”的耐心;是无论成绩好坏,都能笑着说“你值得被期待”的真诚。
“师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征程。”徐咏梅在班级日志里写下这样的感悟。曾有一名学生因成绩落后陷入自卑,她每天抽10分钟帮学生梳理知识点,还特意安排他担任“小组学习组长”,让他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找回自信。期末时,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徐老师就像一盏灯,让我知道自己也能发光。”这种“以爱育爱” 的坚守,正是她作为工作室成员践行“育人先育心”理念的生动体现。
言行作标杆:她是勾勒“和美”的“耕耘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学生张贺帅的作文里,徐咏梅老师的形象格外鲜活:“她像一枚古铜镇纸,有棱角,却很温润——课上她是‘严谨的工程师’,用清晰的班规帮我们稳住浮躁;课下她是‘暖心的大朋友’,运动会上喊‘加油’的声音比我们还响亮。”
作为张俊芝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徐咏梅始终以“言行合一”为准则,将工作室倡导的“规则与温度共生”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她的班规从不靠“罚”来推行,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迟到了怎么办?”“主动为班级擦一周黑板吧!”“作业没完成?”“先补完,再和老师聊聊原因。”这种“有边界的自由”,让班级成了学生口中“安心的港湾”。
更让学生难忘的,是徐咏梅藏在细节里的关怀:运动会后,她会给跑累的学生递上温糖水;假期前的黄昏,她会拉住成绩波动的学生轻声说“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开学我等着看你的进步”;甚至学生衣服破了,她办公室里总备着针线包。“让每一个生命被看见,每次成长被赋能,每份努力被点亮。”这是徐咏梅的教育追求,也是她作为“我身边的好老师”的真实写照。
传承显担当:她是传递智慧的“同行者”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作为淮北市张俊芝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员,徐咏梅不仅深耕自己的班级,更积极参与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和工作室伙伴一起打磨“主题班会设计”,把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整理成《师爱伴成长》案例集,还主动带教新班主任,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和叛逆期学生沟通”“怎样做好家校共育”。
“工作室让我明白,好老师不仅要自己做得好,还要带动更多人做好。”徐咏梅说:她曾将自己“关注学困生”的方法分享给工作室同仁,后来被推广到多所学校;她参与的“四维导师制”课题,还帮助不少班主任解决了“如何兼顾每个学生”的难题。在她看来,“好老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守护自己的学生,更在于把“爱与智慧”传递出去,让更多孩子受益。
“我没想过做多么伟大的事,就想做学生身边的‘好老师’——陪他们度过迷茫的时光,帮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徐咏梅的话语朴实却动人,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着“好老师”的真谛: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以爱为桨,以心为种,在教育的田野上,守护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