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春风化雨育英才
——记濉溪县四铺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吴海艳
吴海艳,濉溪县四铺中心小学高级教师、校长。28年扎根农村教育沃土,她以心为犁、以爱为种,不仅带出一支“眼中有光、灵魂有爱”的教师队伍,更将学校打造成“文化有根”的育人乐园,用坚守诠释着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心里要有底
1997年,吴海艳回到母校四铺中心小学任教。初为人师的她,常被“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教好学生”的疑问困扰。为补上“能力课”,她把课余时间都用在提升教学上:她练习朗读,把每篇课文读得绘声绘色;用心备课,把每一句可能要说的教学语言尽量写得容易让学生明白;抽空读书,把涉及的课本内外语文知识尽可能储备得更多一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后,她便代表学校参加县级课堂教学评比。
此后,她不满足于“站稳讲台”,更追求“站好讲台”,开启“活动、合作、探究”的课堂实践,主持参与《情感支持和认知刺激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幼儿专注力的影响研究》等课题。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升,在各级写字、征文、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
她提议四铺辖区各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少年中国说》《精忠报国》《满江红》等课文,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琅琅书声里,师生的爱国热情被点燃,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以阅读为桥
在教学中,吴海艳大胆探索新路径。她牵头开展“每日每生在家阅读”实验:课堂上,她带学生读绘本、上名著导读课,分享阅读感悟;课下,和学生共读《稻草人》《大林和小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研时,和同事们一起研究阅读指导方法,琢磨如何让“不爱读书的孩子爱上阅读”。
每天清晨,她早早进班,与学生齐声诵读;午后时光,又为学生讲述《雷锋日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她还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校园剧,让阅读从“静态”变为“动态”。为形成教育合力,她通过家访、微信留言,向家长普及阅读的重要性和亲子共读方法,让不少家庭养成了“亲子读书”的好习惯。
守护每颗童心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需要‘静等花开’,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耐心去爱。”这是吴海艳的育人信念。
学生丹丹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说话不文明,常被人疏远。吴海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发现,每天校门口家长接送时的拥抱场景,总会让丹丹落寞,便主动走上前,紧紧抱住他说:“好孩子,往后我就是你的妈妈!”那一刻,丹丹满眼泪水,一声声“妈妈”喊出了压抑已久的渴望。
此后,吴海艳真的像“妈妈”一样疼丹丹:常和他谈心,帮他辅导作业,生日时送蛋糕和学习用品。在爱的滋养下,丹丹像变了个人,性格阳光开朗,成绩也突飞猛进。不仅如此,她还联系公益组织为学生募捐衣物、购买学习用品,自掏工资帮助贫困生。多年来,她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免费发放学习用品2300余件(套)、书籍9000余册,为贫困留守儿童点燃了求学梦想。
从教师到校长
2016年,吴海艳任四铺中心小学副校长,主抓教育教学;2020年,她接过校长重担,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对教育的热爱从未减退。
“吴老师始终是语文教学组的‘领头雁’,一直坚持备课。”年轻教师不仅能从她那里学到实用经验,更会被她“钻研教学不停步”的精神感染。
在她的带领下,四铺中心小学先后获评“安徽省老年示范学校”“淮北市平安校园”“濉溪县无诈校园”“濉溪县文明校园”;她个人也收获“濉溪好人”“淮北市最美教师”“淮北市诚信教师”等荣誉。28年岁月流转,从初登讲台的青涩教师到统筹全局的校长,吴海艳始终站在教育一线,用坚守与热爱,为农村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