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运河文化 深耕课程思政
——淮北市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思政”联合教研实践活动举行
9月11日至19日,淮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组织开展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思政”联合教研实践活动。全市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核心备课组、学科基地成员及名师工作室代表共计100余人参与,共同探索跨学科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本次活动以“讲好运河文化,深耕课程思政”为主题,依托淮北作为隋唐大运河重要节点的地域文化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跨学科备课与课例展示三大环节,系统推进学科育人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9月11日,参与教师赴柳孜运河遗址、柳孜文化园和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实践考察。通过文物实证、场景复原和文献解读,教师们深入理解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在与博物馆相关部门的座谈中,双方就“校馆联动”机制展开研讨,明确了资源互通、课程共建的合作方向,为高中思政教育和历史地理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乡土素材。
9月12日至18日,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围绕运河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文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等主题,开展多轮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出多个贯穿思政主线、融通学科素养的教学方案。
9月19日上午,活动在濉溪中学举行课例展示与观摩研讨。刘艳、蔡继春、王宏婷三位教师分别代表政、史、地学科进行教学展示,以运河为媒,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可持续发展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知识讲解与思维训练中,实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展示课后,学科名师王忠杰、梁松、任明冈、王文生等从目标达成、内容融合、学生参与和思政实效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指出跨学科课程思政的设计关键和实施建议。
本次活动是淮北市在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促进学科融合育人方面的一次重要创新,不仅深化了教师对运河文化思政内涵的理解,更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资源—教师发展—课堂实践”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新时期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