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以心为炬 照亮成长路
——记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优秀教师虞逍
清晨的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校门口桃树的叶片还沾着晶莹露珠,虞逍老师的身影就已出现在教学楼前。她总是笑着弯下腰,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话语,阳光洒在她眼角的细纹上,漾开温暖的光晕。“把孩子交给虞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自 2017年踏入城关中心学校的大门,她便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靠近才能点燃火焰
虞逍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的字迹,是她坚守的教育信念。初当班主任时,面对50张稚嫩又陌生的面孔,为尽快熟悉每个孩子,她精心制作了“学生成长档案”——不仅记录着学生的生日、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更细致记下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甚至“喜欢的零食”“害怕的动物”这类小细节。
开学第一周,虞逍发现女孩李一诺总独自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交流。课后,她悄悄跟着李一诺,看到女孩在操场角落的樱花树下,对着花瓣小声嘀咕。于是,虞逍从家里带来《小王子》,轻声对李一诺说:“老师小时候也喜欢和花草说话,你愿意和我分享你的小秘密吗?”那天下午,两个身影坐在樱花树下,阳光透过花瓣落在书页上。李一诺渐渐打开了心扉,说自己刚从农村转学来,害怕同学们笑话她的口音。虞逍轻轻擦掉她的眼泪:“你的声音像春天的泉水一样好听,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想听你说话呢。”此后,虞逍每天都会找李一诺聊天,还鼓励她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故事。慢慢地,李一诺变得开朗起来,甚至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长成了敢站上舞台的自信少年。
打开思政鲜活之窗
“上课!”“老师好!”伴随着清脆的师生问候,虞逍的道德与法治课总能打破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为让课堂生动有趣,她常利用周末走访社区、博物馆,收集鲜活素材;把社会热点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体验中理解知识;还带着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关爱空巢老人”等实践活动。
她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组织的“时事热点辩论赛”,成了班级最受欢迎的活动。讲“环境保护”时,她带学生在校园里种植小树苗,让大家记录树苗生长过程,写下自己的感悟;谈“宪法的意义”,她特意邀请县法院的法官来班级授课,还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让大家在亲身参与中体会法律的庄严。学生们总说:“虞老师的课就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班级是温暖的港湾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句话贴在虞逍办公桌的显眼位置,更深深印在她心里。在班级管理中,她从不把自己当“管理者”,而是把学生当作家人,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
刚接手新班级时,虞逍发现班里纪律松散,值日制度也执行得不好。她没有批评学生,而是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班级建设讨论会”。那天下午,教室里摆满了小零食,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畅所欲言。有人说:“值日生有时候会偷懒,应该有人监督。”还有人说:“奖励制度不够吸引人,要是能奖励我们喜欢的书籍就好了。”虞逍认真记录下每一条建议,然后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新的班级规则。
从那以后,班级氛围变得格外和谐,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班长陈瑾萱说:“以前我们总觉得班级规则是老师定的,我们只是被动遵守。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付出。”
用心温暖更多孩子
“教育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用我的心去温暖更多的孩子,用我的行动去践行人民教师的使命。”如今,虞逍在城关中心学校已经工作了八年。这八年里,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办公桌上摆满了学生们送的贺卡、手工艺品——歪歪扭扭的绘画、写满感谢的便签、亲手折的纸星星,每一件都承载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每当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看到他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夕阳西下,校园渐渐安静下来,虞逍依然在办公室里忙碌。她低头批改着作业,时不时在作业本上写下“这次进步很大,继续加油”“这个观点很有想法”之类的鼓励话语。灯光透过窗户,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也照亮了她心中那份对教育事业从未改变的执着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