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擂台 载誉而归
——市首府实验小学选手在安徽省第十五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获佳绩
近日,安徽省第十五届传统武术比赛落下帷幕,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参赛选手奋勇拼搏,大放异彩,斩获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文化传承和体教融合实践中的丰硕成果。
本次大赛由安徽省武术协会主办,比赛项目既包括少林拳、螳螂拳等传统类个人项目,又涵盖武术操等集体项目。赛场上,首府实验小学的参赛队员们沉着冷静,不畏强敌,所呈现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既有节奏变化,又突显张扬力量感,他们以规范有力的招式和良好的武德修养征服了裁判与观众。经过激烈角逐,刘轩硕、薛旭尧两位同学凭借精湛技艺,纷纷摘得拳术一等奖、棍术一等奖,成为闪耀赛场的“双冠王”。张瀚戈同学发挥稳定,摘得拳术一等奖,并荣获棍术二等奖。张嘉芯同学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稳扎稳打,获得三路长拳三等奖和十步拳三等奖。黄延涛喜获拳术三等奖和棍术三等奖。
近年来,首府实验小学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将武术教育纳入整体育人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化的社团活动,探索出一条以武育德、以武启智、以武强体、以武塑美的特色发展路径,成效显著。
传承武术精神,涵养坚毅品格,夯实“德育”之基。首府实验小学深刻把握武术“内修精神、外练筋骨”的独特教育价值,大力弘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刻苦精神与“以武修德、以德立身”的文化精髓。在训练中,学校强调武德教育先行,要求学生恪守“礼、义、信、勇”的行为准则,从抱拳礼的细节到对抗中的尊重对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敬畏之心、坚韧意志与爱国情怀。武术社团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实践场,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为学生成长筑牢思想根基。
构建课程体系,赋能“智育”发展,促进身心协同。学校充分认识到身体运动与认知发展的紧密关联。依托武术社团,构建“基础普及+提高拓展”的双层课程体系。社团课程由专业教师指导,开展常态化、阶梯式训练,低年级以兴趣培养和基本功为主,高年级则涉及套路演练、对抗技巧及武术文化理论。专业教练在指导中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动作的攻防含义与文化渊源,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和思维敏捷性,实现了身体活动与智力发展的同频共振、协同赋能。
坚持常态训练,增强学生体质,筑牢“体育”根本。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武术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学校确保武术社团训练的常态化与科学性,保证每周固定课时,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内容科学系统,从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到耐力训练,全面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武术锻炼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让校园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辛勤的汗水也结出丰硕的成果,多年来,校武术社团成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多次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及个人单项奖牌,这些优异成绩不仅检验了训练成效,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
感悟形体之美,传承文化之韵,提升“美育”素养。武术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学校在武术教育中深入挖掘其美育价值,引导学生欣赏武术动作的节奏感、动态感与造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力。在社团展演和节日庆典中,学生们表演的集体拳术,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带来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艺术盛宴。学校还通过组织观看武术经典影视、赏析武术名家风采、学习武术历史渊源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武术所承载的中华美学精神与文化韵味,提升其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府实验小学将继续深化体育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武术教育推进机制,持续拓宽“武术+”育人路径,培养更多身体强健、心理阳光、德行端正、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