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出路,创新才有生命---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服装消费多元化的需求所必须的。本文就如何在中职服装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关键词】: 中职服装设计 创新思维 教学中 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致力于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中职服装专业而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新颖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就要讲究创新,而创新主要来自设计师独特的创新头脑和灵活地思维方式。对于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来说,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服装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点,就应该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创新不仅是服装行业艺术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服装教学的重心。对当代服装行业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培养主体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如果对服装设计教学的理解仅停留在教会学生从技术层面表达设计意图来完成设计,这是不全面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服装设计教学的核心要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培养都是为了实现创意思维而存在的。当下服饰穿着的个性化风行,对设计语言的表达和设计作品的独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服装专业要培养出专业合格、能力过硬的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造意识,实现自我发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高质量的达到服装设计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通常情况下,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有以下方面:(1)创新意识,就是指学生创新的想法、目的;(2)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是创造能力(3)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由此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达到在服装设计上创新设计的目的。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1、培养学生创新立体思维。创新思维不同与一般的思维活动,
它要求打破常规,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有不同的看法,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设计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服装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是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然后再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例如,在裙装设计教学中,把原来的裙腰用于裙摆,裙摆用于裙腰,将多余的量自然在胸部收褶,形成细部变化设计。另外,在款式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对比夸张方法,向两个极端方向变化设计,让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宽的更宽、窄的更窄等等,形成设计中强烈的对比。再者还可以将东方与西方、民族与时尚、现代与未来的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创意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就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空洞抽象的服装设计理论与具体、生动的服装形象结合起来。例如对名师名作的赏析,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动态的视频中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此提高了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再例如播放世界时装秀视频,通过直观的视频欣赏,让学生感受东、西方服装文化艺术的不同,以此来把握作品的设计意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服装美的感受。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服饰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传统服饰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不断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逐步养成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激活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创新意识喷薄而发,在每年全市服装设计技能大赛中,勇夺金奖,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服装设计技能比赛,并在省级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封闭,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难涉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是如何利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要利用专业特色,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习动机从好奇逐步转化为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造型设计》一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直接搬进实训室,指导学生利用报纸或画报作为“面料”,通过折、揉、搓等多种方法制成时装,粘贴在我提供的女子人体形象图上,学生们像一个个“时装设计师”在认真地进行设计、剪裁工作,而且在制作中有的学生会开心的大叫“这是一块多漂亮的面料的呀!”“快来看,我设计的多具有时尚个性呀!”还有的学生干脆用整张揉皱后整塑成服装形状,竟然还颇具有皱褶装的时尚效果......通过实践操作,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服装设计的教学不仅要传播服装文化,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中职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如《服装色彩的搭配》这节课,先通过几幅时装图片欣赏,让学生找出服装中运用的色彩所占的比例大小,从而引出什么是主色、配色、缀色。然后再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服装素材中试着给人模搭配穿衣,学生都争着上台亲自尝试,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利用绘图软件试着绘出刚才所调配的服装色彩,并让学生找出服装色彩搭配规律。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创新需要自由,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上,尽情的创新吧。
(四)、利用信息手段,激发创新思维
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时代的发展也为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带来了契机。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把握时代发展信息逐渐多元化的趋势,充分借助于各种信息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多元化发展,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艺术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也会产生经验的联想,拓宽了学生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上《单独纹样的运用》一课,我首先利用找茬游戏引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其次通过多媒体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纹样运用的是否恰当,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最后作品完善、展示、点评,教师给予肯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开拓了思维,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为了培养出出色的服装设计人才,我们必须要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际,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定型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服装专业领域打开新的出路,创造服装专业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秀春. 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2] 姚其红. 服装设计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 . 美术教育研究. 2012.(6)
[3] 严丽丽. 创新思维下的现代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4]周丽宏. 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2010(04)
[5] 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教育教学研究来源.2017(11)
[6] 陈友贤.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7] 胡嫔. 论服装设计教学在市场中的定位[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