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01-31 10:28 作者:胡心玲  来源:濉溪县任集中心校 阅读: 次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选读课文,分析语言特色或作者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特色或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法(自读、听读、选读)

2、感悟法、理解法、发现法、质疑法: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学、对学、群学;

3、小组捆绑评价法:展示、汇报、评价,分数计入小组考核。

教学媒介:

    班班通、师生平板电脑

教学时数: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拍到的图片)清明节去相山踏春,一路上拍到了粉色的垂丝海棠,鹅黄的迎春花,玫红的紫荆。但老师还是感觉遗憾,因为我没有拍到春的使者——大雁,你们今年看到大雁归来了吗?(没有)那我们就同利奥波德一起去迎接大雁归来吧。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提取信息。

建议使用句式:读“___________________,”我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所写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学生先听读课文独学,圈点勾画主要信息,再对学交流,最后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B、小组展示、点评、打分

C、老师小结提取的信息和本文主要内容,完成目标

(这样设计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1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选读课文,合作探究

1、选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段,小组合作,赏析语言特色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做批注。 建议使用句式:

(1)感悟法:读了“________” 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法:读了“________” 我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发现法:读了“_______”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质疑法:读了“_______” 我不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本文,向人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选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段,先自学再小组群学,达成共识。

B、小组选代表展示、点评、打分。

C、老师指导并归纳方法。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品味能力,并完成教学目标2,在此期间有难懂的句子,老师适当引导挖出中心。)

四、看图片,话说“人与动物”

1、说说看过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我能为自然界的小动物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图片主要是当前记者抓拍的人类宰杀野生动物的惨不忍睹的照片,培养学生关爱野生动物的意识,完成目标3

五、结束语:这节课接近了尾声,可它却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谢谢大家!

六、测评提升

1、请拟一条以“保护环境动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封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利奥波德(美)

                       

 珍爱动物

     ——————→      保护动物

                         和谐相处

 

《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1.浅阅读,深感悟

   《大雁归来》为翻译作品,其语言文字已经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译者的“个性解读”,显然不可能全然以语言文字为依据去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但又不能离开课文空谈作者的思想观念,所以就定下了“重感悟”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整体性品味和理解,深层次地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无疑是有难度的,但也正因为此,才能够让我们的语文课有点思想深度,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中,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性,最终从“我们”一词突破,期望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获得一种全新的环保观念。

2.微课堂,宏世界

    一堂语文课,由于执教者在教材理解和处理上的差异,带给学生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雁归来》,一直有多种主题解读,我的看法是:“呼吁‘环保’”显然粗浅了些;“呼唤‘野性’的回归”更多的带有“个性解读”痕迹;而教参中认定的“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则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土地伦理”观念,是一种误读。其实,只要结合作者《沙乡年鉴》中的其它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是自然万物之间平等、和谐的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雁世界”其实也正代表了“动物世界”、“植物世界”、“人类世界”等等……并且启迪着我们对“土地”的思考。假如能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他们一种思想上的“碰撞”,让他们改变人们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节课就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

  这节课,从教学的出发点上来说,是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们对语文教材“思想性”的关注,让我们的语文课有语文课该有的“本色”,有语文课该有的“深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和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这课时,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进行自我培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我认为教师不要再一味地逞“口舌之能”,而应充分让学生去想、去做,教师只需做个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就行。   在学习目标制定时,可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实践“我要学”。分值的计算,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衡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坚信“我能学”我们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图、文、声完美结合,生动有趣。教学中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很丰富,图、文字、声音完美结合,学生听起课来就不觉的枯燥无味了,从而减轻了学习知识的难度。尤其是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这是传统课堂根本不能办到的。多媒体教学真是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