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钟楼中学课后服务再提升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相山区钟楼中学全力打造课后服务工作阵地,突出“五育并举”,融合“五育”课程,本着“减量不减质”的工作思路,融合立德树人目标,体现核心素养价值。
该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探索课后服务路径,积极构建课后服务“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体系。本学期,该学校已全面开展基础托管服务和特色托管服务。该校打造灵活化课堂,设置特色课堂,将体育、美育、兴趣特长、劳动实践等课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设课程,每个学生确保至少有1个可选项,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学生各掌握1-2项运动技能、艺术才能和劳动技能育人目标。分别成立了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男子、女子篮球队,舞蹈队,书法绘画、劳动实践基地等社团,统筹校内外课程资源,遴选、引进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聘请社会专业课程老师服务学生。同时,发挥本土少先队、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青少年思想状态、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生命安全等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活动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组织灵活化兴趣课堂,学生自主选择。
构建高效基础托管课堂,课后服务基础托管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组织课后放松运动、集体阅读等活动,杜绝“只看不管”等不作为、不担当行为,防止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补课或考试,做到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通过搭建“知识加油站”“问题热线”平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双减”方面,精心设置课程,精细教研管理、精致作业设计。实施大单元作业设计,教师找准单元训练要素,用结构化思维、大单元策略、主题统整的思路设计教学,优化设计单元作业,精准练习。学科教师之间梳理了作业总量+时长,相互协调,估算学生用时,利用“作业公示单”的形式控制作业量。注重能力培养,实现减量不减质。另悉,该校老师负责的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学科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三等奖。
该校不断探索新的课后服务管理模式,挖掘课程潜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不断创新、优化课程结构,办多色多彩课程教育,让课后服务优质多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服务学生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