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教研之路 青蓝工程共成长

发布日期:2023-03-14 09:02 作者:吴昌宏  来源:淮北市古城路小学 阅读: 次 字体:   保护视力色: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作为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提高国家未来教育质量的生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对促进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开端,是后续继续教育的基石,要促进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小学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则离不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校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淮北地区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秉承“立德树人,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引领,依托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和卓越教师团队,积极打造“师徒结对促教研  匠心传承育新人”教科研品牌,通过三带三学,开展“一学、二听、三训、四赛、五展示”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取得了优异教学成绩和良好社会效益。

一、携手并进  青蓝传承结情谊

师徒对接工程亦即青蓝工程是本校培养青年师资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实践探索路径。学校从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师风高尚、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中进行选拔作为师傅参加此项工程。同时学校注重选配学历高、潜力深的青年教师(徒弟)作为重点结对对象,先后有近50名青年教师与优秀骨干教师结对。同时,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的特点,赋予他们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让青年教师可以在本年级组或本教研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师徒携手共进,传承共成长。

二、明确方向  夯实责任明目标

为加强管理和提高师徒结对工作成效,成立以校长、教学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导处所有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师徒结对工程”的开展。学校通过定规范、定责任、定期评等制度安排切实保障青蓝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师徒结对工程”内驱力和外动力。

1.定制度。积极制定《开展“师徒结对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目标、方法措施和评选奖励,强化“师徒结对工程”的各项激励

2.定责任。为结对师徒量身打造“任务清单”,并为每对“师徒结对”师徒建立成长手册,记录每对“师徒结对”在结对期间的基本情况、工作实绩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3.定期评。以“成长手册”为主要依据,每学期按照评估标准对师徒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年度评优、绩效奖励、骨干教师评选等紧密挂钩。

三、真抓实干  凝心聚力绘蓝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理想教育理念也要转变为现实教育实践才有意义。因此,学校积极注重引导“师徒结对”在思想、教学和实践上下功夫,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师风的快速提升。

1.在教学基本功上比扎实。以基本功(三字一画)训练入手,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把教师基本功情况记录于“师徒结对”成长手册,每学期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推动青年教师在比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上比成绩。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教导处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专业成长交流的平台。

3.在师德师风上比先进。始终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争做“四有”好老师为着眼点,组织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提高精湛的教学能力,更要传承优良的师德师风。    

四、选树典型  筑强活动主阵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积极开展典型师徒结对示范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师徒先进示范效应。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师徒、教学新秀等,对于获得优异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如我校王萱宜老师代表淮北市参加全国第十五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荣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质课展评课一等奖。学校通过网络、报纸、厨窗等多种媒体路径大力宣传王老师光荣事迹,彰显古小教师风采,传扬青蓝工程魅力。同时,在评优评先工作中,学校优先考虑。

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快速提升自身教学业务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推广引领  拓展实践主战线

学校“师徒结对工程”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针政策。“走出去”即此青年教师培训模式走出校门活动,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给予青年教师锻炼实践机会。如在我校与相山区土楼中心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中,每次教研活动必须有一名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活动,借此检验青年教师培训成效;“引进来”即坚持“请进来”的思路和做法,积极邀请市、区教研室相关专家现场给予指导,以提升师徒教学素养。同时,积极承接区级教学比赛、新教材培训等多项任务,着力为“师徒结对工程”构建更大的发展平台。

六、多措并举  提升教师软实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终身的连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师在整体知识结构自我完善的同时,必须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化,掌握信息应用能力,才能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

我校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科研优势,鼓励青年教师在师傅教师指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和课题研究,助力青年教师健康茁壮成长。在2021年12月,教导处相继召开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推进会,帮助老师们打开思路,引导教师们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作业质量,理清“发展学科素养”、“核心概念体系”、“优质学习设计”等关键要素,使学生学得增值、老师教得有效;学校以课题引领教学,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教导处积极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中期管理和结题工作,定期举行课题组例会,做到实施过程中方法科学、管理规范、考核严格,助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变成教学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近几年青蓝工程教育实践,我校无论是科研方面还是教学方面均是成果显著。科研方面,我校在研省市级教科研课题5个,一个省级课题即将结题,教导处正组织教师积极申报2022年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2022年,在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中 ,我校共7门学科,8个作业设计,经区、市教研部门二级评审,被推送参加省级评选。教学方面,我校近160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中获奖,多名教师荣获市级“最美教师”光荣称号。在相山区骨干教师评选中,八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我市第五批骨干教师评选中,七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在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学生书法、绘画、文艺展演、航空航模等比赛活动中,近300余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

“十四五”期间,学校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今后,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教育部门工作意见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紧紧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积极践行“教育五大行动”,在我校“师徒结对工程”现有优秀成果基础上,持续发扬创新精神,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