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的校干队伍 推动学校品质提升

发布日期:2022-06-06 09:20 作者:杨源  来源: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 阅读: 次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地处濉溪县最南端,与怀远、宿州、蒙城相邻。现有11名校干,都是中共党员,大专2人,本科9人;副高6人,中级职称5人,平均年龄42岁。这支校干队伍整体上是一支坚守乡村、乐于奉献、充满活力与干劲的队伍,但仍然存在不问题:一是理论学习方面,不大关心时事政治,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不爱读书,缺乏理论修养。二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方法简单粗暴、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校干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对关系师生利益的事处理不及时,管理缺乏民主,甚至“一言堂”。三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工作缺乏热情与创新意识,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工作被动、滞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

尽管有些问题只出现在少数校干身上,但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校干的战斗力,损害学校形象,也难以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随着时代的变革,当下学校教育已经从硬件建设、外部条件改善,向打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学校转变。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要素应包括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特色教育等方面,其中队伍建设应该是推动学校品质发展的原动力,而校干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尤其是校干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品质。

为此,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质量校干队伍。

一、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政治过硬的校干队伍

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对中小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校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校干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校干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政治理想,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有正气。

严守纪律。我们要求所有校干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加强个人修养,志趣高雅,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不断增强服从意识,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保证政令畅通,不搞欺上瞒下;要带头自觉维护教育形象、学校声誉,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勤于学习。学校定期为校干配备党建类、管理类书籍,组织校干学政策、学理论、学法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贯彻依法治校思想,要“远离牌桌、少上酒桌、亲近书桌”,让大家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境界,开阔眼界,避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危险。

转变观念。“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和引领,使校干树立“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懂得“以德建威、以信立威、以情树威”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学校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谋划农村学校发展的新思路。

二、优化工作作风,建设民主团结的校干队伍

优化工作作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话虽浅薄,道理至深。我们要求校干要进一步提升能力,优化作风,用实干、苦干、巧干,赢得教师的拥护和支持,形成合力,发挥战斗力;要求校干始终站在第一线、冲在第一关,从而激发教职工共同强校、兴校的勇气与热情。

实行民主集中。在学校决策过程中,要时时想全局,事事谋全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事求得教职工的支持,难事求得教职工的理解,好事办得教职工高兴,避免和减少工作失误。要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困难,用团结的力量战胜困难。

加强校干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出战斗力、出凝聚力。认真才能干成事、团结才能干大事。校干要上下一心,拼一股劲、拧一股绳;校干之间要团结不要团伙,在思想上要互相交流、不隔膜,生活上互相关心、不冷漠,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有失误互相谅解、不推诿。每一位成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了失误,多想想自己的责任,多说一个“我”字;有了成绩,多看看别人的帮助,多说一个“我们”。

三、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治校有方的校干队伍

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人”。毛主席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学校根据所辖学校多、区域广的特点划分成三个学区,以集镇学校的校长为学区负责人,示范引领区域内的村小进行集中教学研讨、组织质量检测、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推动村小优质发展。

为保障近两千名师生的学校有序、有效的运转,我们实行了“条块结合、责任包干”的管理模式,结合各位校干的特长进行条块划分、职责分工,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责任。要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

坚持“双督导、周点评”制度:我校每天2位值班校干分别担任“教学值导”和“常规值导”,分别对全校一天的教学工作和常规事宜进行检查、反馈、指导和纠错。周五行政例会,对本周的教学和常规工作进行梳理分析,谋划对策。“双督导、周点评”的开展促进了校干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进一步提升了校干的执行力,对出现的问题能即知、即行、即改。

多种方式培养校干:一是落实“助理制”,让培养对象在相关部门中担任助理,给他一个熟悉管理业务的平台,也作为日后干部竞岗的一个台阶。近两年公开选拔了11名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助理”、小学中层干部。二是采用“竞聘制”,设岗竞岗,对竞争上岗的干部实行一年试用制,这既有利于提高校干素质,又是激励校干成长的重要措施。三是实行“轮岗制”,尝试让校干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学校里去实践锻炼,使其熟悉多重业务,提高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四、健全激励机制,建设勤奋有为的校干队伍

能者上、庸才下,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才能激活整个团队。学校坚持校干竞聘上岗,坚持目标导向,一年一考核,三年一周期,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参考,以激发校干工作的积极性。

每年一次考核。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制定校干考核标准时,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利用责任督学的监督,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考核方案。学校坚持把能实干、具实力、有实绩、作为分配、奖励、晋升的重要标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组织 “晾晒实绩”活动。分学校、分学期,将工作业绩、个人发展成绩等公示、宣讲,接受大家的审评,并与绩效挂勾。在此活动中,让优秀管理者展示他们的风采、得到肯定,让工作得过且过、落后者,无处藏身、自觉汗颜。

我们要求校干要有眼界、有格局,在工作中不自设天花板,不断提高目标任务,要坚持不懈、抓铁有痕;不畏难、勇往直前;要锐意改革、求新创效,不能不思变革。有创新精神,工作才能出彩、出色、出成果,要把每一项具体任务做得深入、做得扎实、做出成效。

学校虽处偏远、师资相对匮乏,但也努力走在建设高品质学校的路上。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式下,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干队伍,定会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定会让我校在建设高品质学校的路上走得更坚实。